日常泡茶喝,偶爾也需要換一下方式。煮茶不比泡茶,更加考驗品茶人的耐心。可是茶葉選不對,火候不到,湯色和口感都出不來,甚至口感上會不如人意。除了茶具的選擇,對火候掌握,時間的把控,茶品的選擇,才能煮出你想要的那個味兒。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古人的茶裡有煙霞和濤聲,因此煮茶除了要意境,更要滋味。茶欲煮,才能得其真味。有些茶,如果僅以高溫沖泡,還差強人意,好比高手過招卻無法盡施手腳。如果水溫稍微再低一些,更是有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
煮茶能得真香。滿室茶香,莫若煮茶,嫋嫋繞繞,令人心生歡喜。既有茶香盈室,則與焚香無異。煮茶能得其厚韻,有漢子一般的強烈愛憎。飲後多時,猶見其真情沉厚。
煮茶最為獨特之處,在於體感,當然體感因人而異。由熱度而至身而至心,百骸舒張,不能以言語細述。並非所有茶都可以煮。原則上,茶是都可以煮的,但要煮得好喝的,卻要那些底質好的茶。故要煮的茶,必定潔淨、無染、有風骨,亦猶君子。
【煮茶的兩種常見煮法】
第一種是喝過十多道後再拿來煮,第二種是不經沖泡直接就煮。兩者用量不同,滋味上也不一樣。
1、若是喝過十道後再把茶葉放入煮茶器中煮茶。這種方式煮茶,更要求茶葉底質棒,最好已存放多年,如果是臺地茶,則寡淡或澀麻。
2、若是未經沖泡直接煮來,則茶氣更烈,滋味更醇,當然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具體比例可以根據你手上茶葉不同慢慢摸索調整,原則是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濃影響口感,不像泡茶可以調整出湯時間等方式來補救茶量過多。
【最適合煮的茶】
一般最適合煮茶也是最常見的,是老白茶、老普洱和老黑茶。若是喝過十道後要煮的老白茶或者老普洱,更要求茶葉底質棒,最好已存放多年,如果是臺地茶,則寡淡或澀麻。大樹的普洱煮起來,有濃濃的棗香,這是平時沖泡中難以體會到的。陳年的白茶煮起來,有濃濃的藥香,這要比平時沖泡濃郁得多。
如果有紅棗和老陳皮,可以加入少許:半顆紅棗或一指甲蓋的老陳皮加入壺中共煮,以上兩個東東補血理氣實乃養生佳品,但不宜放過多,否則奪茶之美味也。
【煮茶時最易被忽視的細節】
1、85℃溫水入壺,滋味更協調。煮茶時,加入85℃左右的熱水比較合適,煮出來的茶湯味道比較好。如果用涼水煮,茶湯會很濃厚。
2、留根續水,多次出湯濃淡均一。每次最好不要把壺裡的茶湯全部倒完,應該留部分茶湯加水再煮。茶水煮開了,也繼續可以放在炭火上慢慢燉,味道會更好。
3、避免幹燒,避免驟冷驟熱。不管什麼材質的容器,為了安全都請不避免幹燒,避免驟冷驟熱。
好茶葉一定是出自工藝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