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的古裝劇,也看到古裝真的是很漂亮,可是有個問題,古代女生生理期了要怎麼辦?
據說,古埃及女性會用莎草紙來對付大姨媽,吸水性確實不錯,但質地簡直跟麻繩一樣粗糙,因此,她們會將莎草紙在恒河水裡浸軟晾乾之後再使用。至於衛生問題,自然是顧不上的。
古希臘女性的境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她們用棉質織帶密密纏繞在小木棍上,聽起來很像今天的衛生棉條,然而其粗糙程度可想而知。
古羅馬帝國的貴婦們就奢侈得多,她們會用潔白輕軟的羊毛來吸收經血,雖然有掉毛的危險,但總比莎草紙和木棍要柔軟一些
至於中國,西漢的《淮南萬畢術》中就出現了“月事布”的記載,當時用於織布的棉花尚未傳入中國,人們用的應該是麻布。但麻布吸水性能不好,因此有些女性會將麻布縫製成小袋子,在裡面填上草木灰,每次用完,都要倒掉草木灰,將月經布洗洗曬曬,迴圈使用。
當然,在漫長的歷史中,世界各地的女性還嘗試過無數種材料,從柔軟的毛皮、海綿,到粗糙的紙、乾草甚至木屑——各種如今看來駭人聽聞的東西,都曾被用來對抗惱人的大姨媽。
但你或許很難想像,就算是這些簡陋的生理期用品,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有上層婦女才能享用。
事實上,在漫長的歷史裡,直到19世紀,歐美地區的大部分平民女性都不會在經期使用任何衛生用品,而其原因大概不僅僅是為了省錢。畢竟,古代平民女性來大姨媽的次數遠比現代要少。一方面,繁重的勞動和單一的食譜,常常會影響她們的生理週期;另一方面,她們一生中大半時間都在不停地懷孕和哺乳,中間偶爾來幾次大姨媽,忍一忍就過去了。
直到19世紀末,才有醫生意識到,不使用衛生用品會提高經期感染的危險,並開始呼籲女性在經期更換內褲,並使用衛生巾。
雖然這時的女性已經不必再忍受莎草紙或小木棍的折磨,但用衛生巾依然是一件麻煩事。當時的衛生巾一般為布制,需要用別針別在內褲上,或是在腰間系一條月經帶,將衛生巾兩頭固定在上面。可以想像,這種衛生巾又厚又不透氣,換洗麻煩,還容易在襠部到處亂跑,簡直是每個女人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