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
我們去日本,日本也過來。
6月11日,來自東京的土居利光老師帶著他研習了34年的石州流茶道,在鐵像寺水街的「遙裡茶事」分享了一個下午。這位前恩賜上野動物園園長,退休之後致力於推介這種有著極其嚴格規範的武士茶道流派,此次受「八重櫻文化會館」和「遙裡茶事」的邀請來到成都。
感覺不是很懂,先上一段資料:武士茶道起源于江戶時代的武士階層,明治以後形成流派,石州流、織部流、遠州流等流派一直發展至今。石州流得名于江戶時代的大名片桐石州,後者曾在1665年為德川幕府的第五代將軍徳川綱吉獻茶,以此契機成為將軍家的茶道師範。
所以才說,這是「將軍家的茶道」。
主辦方為這次分享專門騰出了大空間,方便15位茶友能夠分兩批依次體驗。土居老師說,大空間只為演示方便,茶道本該在小茶室進行,兩三疊榻榻米,三四位客人,每位客人都能被周到照顧,氣氛安靜得能聽見水聲。聆聽這水聲,是茶道的一部分。
想像一下古代武士的狀態:出征沙場你死我活,回到茶室和、敬、清、寂。
土居老師的茶會,有卷軸掛在牆上,以示主題。當天的主題,是跟了他30多年的五個字:心頭無別事。
時令
初夏的茶道,是初夏的味道。
這感覺首先來自點心。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和菓子,是日式茶道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客人入席坐定,代表夏天的羊羹就被端上來了,有桃子味的,有西瓜味的,透明的羹體,透出這個季節獨有的畫風。
陽光穿過竹排,我按下了快門。
時令感還來自茶碗,日本文化對盛器的講究在這裡也有所體現。為了讓客人瞭解得更多,土居老師準備了兩種碗,一種是夏天用的光滑輕薄散熱快的瓷碗,一種是冬天用的粗糲厚重保溫好的陶碗。與那副字一樣,這些碗也是跟了他很多年的珍藏之物。
每一個碗都是有說道的,它們是著名的荻燒、九穀燒。與聆聽水聲一樣,欣賞盛器以及其他泡茶工具也是茶道的一部分。
禮法
日本茶道主要是「抹茶道」,吃的食物、用的工具、遵守的禮法都與我們常接觸的中國茶道不同。泡茶的環節看上去很簡單,用竹杓將鐵釜中燒開的水舀到碗裡,沖泡茶粉,再用茶筅打出沫就好了,但前中後每一步都有嚴格而細微的規矩,一舉一動非常講究。
抹茶道的禮法,分濃茶的禮法和淡茶的禮法,土居老師只分享了相對簡單的淡茶禮法。在喝壩壩茶的人看來,也已經夠複雜了,其中涉及到空間設計、工具擺置、主賓關係、流程順序、談吐用詞、動作細節。還有一些派別和派別之間的小差別,比如武士茶道相比民間茶道,手絹放右邊而不是左邊、擦拭和打沫的力度更大等等。
要完整展示這一套茶道禮法,需要一個短視頻,不適合本文的三言兩語。這裡只能講個大概,說個意思。
使用自製的茶道工具,最能表示主人的待客誠意。上圖中的水杓出自土居老師本人之手,樸實無華,貴在DIY。日本匠人文化中有「好工具」一說:什麼是好工具?自己製作的工具就是好工具。
還原
凡事入了「道」,就帶一些不一樣的智慧。「茶道」也如此。瞭解外在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明裡面的道。(明道不是阮經天,看上去差不多,其實有很大不同。)
土居老師帶來的將軍家的茶道,有一個慧點寫在文章結尾非常合適,那就是:還原。
還原,即字面上的意思。當天色將晚,茶會結束,客人即將離去,所有的東西都要恢復到客人到來時的樣子,包括鐵釜中的水也要滿上,就像武士抽出的刀最終要入鞘,就像一次完整的呼吸。
用你們的話說,就是回到初心,不要走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