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是非常美味的食材。除了過敏體質的小夥伴只能揮淚告別外,其他人都吃過不少品種。那麼在吃海鮮時,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你們是否都注意到了呢? 請往下詳看。
吃帶魚時別刮“鱗”
帶魚表面有一層銀白色物質,常常被誤認為是鱗而丟棄。其實那是一種無腥味的脂肪,其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和6-硫代鳥嘌呤,具有一定的美容價值。這層“鱗”在烹調時還能起到不易破碎的作用,應該保留。
吃貝類時別貪生
淺海的貝殼類食材很容易感染細菌,會造成機體燒熱、拉肚子、甚至休克等症狀。因此,在吃扇貝、青口等貝殼類海鮮時,一定要徹底煮熟。最好在浸泡清洗貝類的時候就多加一點鹽,進行消毒。
發海參時一泡二洗不能少
海參成為大眾喜歡的一種滋補品,常常用於家常菜中。泡發海參是個技術活,小夥伴們往往束手無策。具體方式如下:先用冷水浸泡6小時。處理完內臟和雜質後再漂洗2小時。把食用堿放入水中,入海參浸泡2小時,反復兩次沖洗乾淨,過冰水,這樣發出來的海參肉質才會Q彈美味。而且清洗海參的時候,手上一定不要粘油,不然海參就會化掉了。
吃蝦時請丟棄蝦頭
蝦兒鮮美,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品,尤其是鮮活的蝦經過烹調後肉質甜鮮、口感脆嫩。但值得注意的是,蝦頭含膽固醇量較高,也容易殘留一些重金屬物質,為了身體健康,因此在吃蝦類食材時,還是忍痛棄了蝦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