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住與行,誰先舍?誰先得?

提起買房,絕大部分人都是一把酸辛淚。

但買房與買車的重要程度,不分伯仲(都想擁有)。

然而魚與熊掌我們都想兼得,究竟該怎麼權衡呢?這裡有兩種人的生活:

選擇先買車,提高生活品質,但在沒房的時候,買車就意味著既要養出租屋(不然沒住的地方就住在車裡嗎),又要養車,而且買房還是要的,什麼時候買?什麼方式去買?依然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選擇先買房,生活可以更加安心+穩定,但這裡存在的第一個考慮因素,就是選擇購買新房?還是二手房?第二個考慮因素就是,購買新房,你需要承擔的就是首付+還貸+裝修+各種稅費;購買二手房,或許要考慮到老舊、重裝、拆遷、價格等問題,如果遇到不滿五年的二手房交易,作為買方,你還需要替房主繳納5.55%的全額營業稅,如果以百分之八十的普通工薪族的經濟能力出發,不划算,面臨幾十年的月供壓力大等等。再到後面買車,同樣要考慮什麼時候買?什麼方式去買?

所以,很多人的經歷都會徘徊在先買房還是先買車的權衡之間......

沒辦法,在經濟條件限制的情況下,思維理性的可以把它當做判斷題來做,兩者相衡取其重;思維感性的把它當做選擇題來做,有點像抓鬮,甚至有點靠蒙,選擇好了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沒有選擇好,責任+壓力,或許就要面對生活一團糟,但還得咬牙努力走下去。

買房與買車,究竟先買哪一個?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房子和車子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是買它們得有一個先後順序。思維一打開,答案就有很多。

1、哪個急需,就先買哪一個;

2、先買車,代步出行無車不行;

3、先買房,搞好家庭建設;......

買車無非就是受夠了擠車的摧殘,和圖個便利。但買車的便利性是把雙刃劍,遠門出行確實方便,但考慮在交通擁堵的一線城市,或許就糟心了;不考慮投資方面,買房即是安家,用樊勝美的話來說,就是(房子就是安全感),心理會踏實、安心,得到依靠。

究竟先買房還是先買車?或許可以考慮進來兩個因素: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空間來定。選擇打拼奮鬥的,房子或許可以考慮先緩一緩,有了代步,租房可以離工作地方遠一點,而且租金比月供便宜;工作持續穩定或不斷在發展,加上有一定積蓄,這時候或許歸屬感會更強烈,等到月供稍微緩和了些,再先考慮可以購買一輛代步的車;但是想直接開上一輛還不錯的車,就或許還得再等等。

買房與買車,先買哪一個?你是選擇先成為可憐的房奴?還是選擇先成為可憐的車奴?但我們都希望可以兩者皆備,在經濟限制的條件下,只不過是先後問題罷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