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排泄代謝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但如果天熱特別容易出汗就要提高警惕了,這是身體發出的健康預警信號。
【出汗量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我們偶感風寒時常會臥床蓋被子捂出一身汗,風寒可能就好一大半了。這是因為風寒感冒導致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熱,導致我們體溫升高;捂出汗之後散發了體內高熱,降低體溫,同時將代謝物排泄出體外,讓我們的風寒感冒更快地好起來。由此可見出汗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關聯。
一般來說,夏季炎熱出汗多一點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過多,對我們的健康就不利了。因為汗量過大會導致人體血液流量降低、血液迴圈變慢,使得人體的散熱量減少,從而導致體溫升高、不利於身體健康。除此之外,大量出汗還能使人體鹽分流失、人體細胞因缺鈉而造成熱痙攣。所以,天熱愛出汗需警惕!
【出汗的類型與身體的健康症狀】
上面我們知道出汗量會對人體健康有影響,那麼具體的影響有哪些呢?傳統中醫學認為可從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氣味等作為某些疾病的前兆來判斷身體健康情況。常見的出汗類型有以下幾種:
1、自汗——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或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現出汗的症狀稱為“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所以常常伴有乏力、氣短、畏寒等症狀。
2、盜汗——入睡則汗出、睡醒則汗止的症狀。盜汗多因陰虛所致,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
3、戰汗——全身戰慄後汗出。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元氣恢復,是好現象;如戰汗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氣虛弱,是不好現象。
4、絕汗——病情危重時出汗淋漓不止的情況。多見於心衰、虛脫之人。
5、頭汗——頭部出汗多的症狀。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
6、偏汗——俗稱半身汗,即身體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容易出汗的症狀。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
7、冷汗——畏寒、肢冷而出汗,多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出汗多該怎麼調理?】
中醫調理手腳出汗多可分為藥物內服、外洗、飲食3種方法。藥物內服的方法建議遵醫囑,所以我們在這裡瞭解一下通過外洗與飲食來調理出汗多的方法:
1、外洗法
首先可以嘗試採用“熱鹽水清洗”的方法,熱鹽水對於皮膚出汗造成的細菌繁殖具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同時水的高溫可以加速手腳的血液迴圈,讓手腳保持乾燥和清潔。
還可以利用“乾薑和明礬煮水清洗”的方法,明礬對手腳出汗有著調理和治療作用,而乾薑具有解表溫通的作用,可以讓手腳更為暖和、擺脫潮濕。
2、飲食法
首先可以食用薏米、紅豆、山藥等來調理脾胃,如果是在冬季調理脾胃的話還可以加些蔥、薑、胡椒等辛熱食物。
其次針對脾實症要拒絕不良飲食的習慣,從食物上保持清淡,避免過於辛辣的食物。從而調理愛出汗體質。
發現天熱愛出汗不可馬虎對待,需從飲食、習慣上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作息,保障自己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