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小嬰兒一使勁肚臍就鼓出來,怎麼辦

寶寶一個月大了,有天媽媽無意中發現他一哭鬧的時候,肚臍眼處就有一個直徑約為1釐米的圓形“小包包”向外突出,用手輕輕一摁的時候,“小包包”便退縮了回去,摁的時候還可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但下次哭鬧厲害的時候仍是可以見到“小包包”再次出來。媽媽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醫生經過檢查後告訴媽媽:這是臍疝!由於寶寶還比較小,而且臍疝也比較小,有自愈的可能,可以先暫且觀察不做處理。如果小孩哭鬧較多,臍部經常突出且包包明顯增大,建議到醫院新生兒外科專科就診,醫生會給臍部加壓包紮等封臍治療,以促使臍部環口收縮變小直至消失。

還在胎兒期的時候,胎兒主要通過臍帶及胎盤實現與母體營養的交換,出生之後臍帶即被結紮剪斷,留下殘端,隨著臍帶的自然乾癟、脫落、癒合,形成肚臍,肚臍是人與母體相連的遺跡。但有一些小嬰兒,他們由於肚臍兩側腹直肌及前後鞘發育尚未完成而出現一個薄弱的環,當哭鬧、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壓增高時,腹腔內小腸等腹腔臟器就由臍環處向外突出,表現為肚臍眼處凸起一個“小包包”,一般直徑為1-2cm,腹腔內壓力越高,突出的“小包包”就越大,表面的皮膚也越緊張,有時呈本色透明狀。而在安靜或家長用手輕輕摁壓時,又可見到這個“小包包”縮小或還納回腹腔,摁的時候還可聽到有“咕咕”的腸鳴音,這個“小包包”,在醫學上即被稱為“臍疝”。

臍疝是一種先天性的發育缺陷,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生在臍帶脫落後的數周內。由於臍疝患兒一般無痛苦狀,多數在洗澡或換衣時才被無意中發現。那麼,當發現寶寶有臍疝時,該怎麼辦呢?

小兒臍疝需要手術嗎?

一般來說,如果直徑在1cm左右的臍疝,隨著腹壁肌肉發育的慢慢健全,多能在2歲以內自行痊癒,所以2歲以內的小臍疝一般可以不做特殊處理,有些臍疝甚至在3-4歲時仍有指望能自愈。但如果是臍疝直徑在2cm以上,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癒,年齡在2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修補手術。

在處理臍疝時,有些家長也會用硬幣去壓迫凸出的臍部,希望以此來改善臍疝狀況,但其實,這種做法並不能達到輔助自愈的目的。因為小兒的腹部相對比較圓鼓,綁的繃帶容易脫落而不利於其固定位置,而且硬幣長時間摩擦時,還可能會發生接觸性皮炎或者皮膚摩擦損傷,甚至出現皮膚感染潰爛,因此不建議家長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

臍疝會被撐破嗎?

臍疝患兒在哭鬧厲害時腹壓增高,可以見到肚臍眼凸起的軟囊外表皮膚發亮,看上去比較薄,有些家長很擔心會被撐破,其實,這也不必太過於擔心,由於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與韌性,如果不是創傷所致,疝囊一般不會存在被撐破的可能,而且臍疝患兒一般也無胃腸道功能紊亂,只有極少數嬰幼兒會因局部膨脹而稍感不適。

該如何做好臍疝患兒的居家護理?

由於臍疝是因腹壓增高而致的,所以為了減少臍疝患兒臍囊的突出機會,最根本的就是儘量減少他腹壓增高的機會,如儘量減少寶寶無休止的大哭大鬧,減少寶寶腹脹便秘的發生,寶寶有咳嗽時,也應儘快治療。腹部壓力不增高,疝囊就不會老往外面突出來了。同時,當寶寶疝囊凸出來時,也要注意避免因衣物或尿片的摩擦而造成疝囊損傷。

這種情況需立即送醫院

如果孩子因劇烈哭鬧或反復咳嗽造成疝囊崁頓不能回納入腹腔,即疝出的腸管被卡在了臍環處,這時疝囊摸上去硬硬的,按之不動,有觸痛,患兒會因疼痛而陣陣哭鬧,或者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疝嵌頓,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被卡住的腸管發生絞窄性壞死。不過出現疝嵌頓的情況在醫院的臨床診療中很少見到,家長朋友大可不必太擔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