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一種傳承350年的模擬花,叫做通草花

2015年,揚州迎來了建城兩千五百年,較之這一座老城,通草花貌似還算年輕。但目前通草花的狀況,卻是垂垂老矣,氣若遊絲,和點螺、雕漆等其他更為人所知的明星傳統手藝比起來,通草花顯得很不起眼。

不起眼到蜷縮在揚州傳統手工藝博物館的角落裡,燈光昏暗。但機緣讓我有幸瞭解了通草花的前世今生,目睹並拍攝了在大師級傳承人手裡,從無到有的過程。

通草花,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味中藥“通草”為原料製成的手工模擬花。《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到:“通脫木,生山側。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

中國的古人雖有順天意合四時的古老智慧,但留存稍縱即逝的美好事物,也是普通民眾的嚮往。於是巧手的人們便製成了“永生花”。

這種古代的模擬花據說誕生在唐代,清初通草花的製作便有史可查,那時宮廷用於室內裝飾和宮女佩戴的“像生花”中,就有揚州的貢品通草花。

在塑膠製品大行其道的今天,模擬花對大家來說,不過是稀鬆平常的擺設,但在人工合成材料匱乏的古代,要用質地類似的天然材料,經過全手工細膩的模擬自然界中的花卉,那可真是絕活兒了。

單單工序就分為漂白、切片、裱草、剪花、捏花瓣、粘瓣、做葉、傳杆、塑形、著色、栽盆、裝框等。具體工藝是將通草的內趁濕時取出截成段,理直曬乾,切成紙片狀,以此為原料用手裡的剪刀,根據大小需要剪成花瓣的形狀,壓出立體的瓣形,然後剪出所需葉片,再將大小花瓣葉子粘貼在,由紙漿包裹的細銅絲做成的枝幹上。

通草質地柔軟,細膩潔白,富有韌性,可塑性強,如果染色製作得當,可保存數年不衰,是用來製作工藝花卉的絕佳材料。用純天然的原料來模擬自然之物,並且與自然花卉相似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讓我不得不讚歎通草花手藝人的智慧。

戴春富老師是揚州,也是全國僅有的兩位通草花製作傳承人之一,從十七歲開始學徒,直到今天從事製作通草花以有六十餘年了。解放前他的父親是從事拉人力車的,家裡兄弟姐妹6人他排老5,解放後父親雖從事做些小生意,但家境並不富裕。戴老師上學要比其他同齡人晚一些,十七歲那年才小學畢業。

畢業後因沒錢上初中,他於是在家裡做一些零工或者是手工,當時工藝合作社公才興起,正好工藝合作是要招收學徒,那時姐姐姐夫也都參加了工藝生產社。經姐夫錢宏才的介紹,他進入了工藝行業,並跟隨姐夫錢宏才進行學習通草花工藝。

姐夫也就是錢宏才,對戴春富來說亦師亦兄,既有師傅的尊尊教導,也有兄長的呵護備至。家裡從小賣花耳濡目染下做的通草,也維妙維效生態各異,這門技藝也是在他手上從放光彩。

在戴春富的印象裡,姐夫沉默寡言,但幹起活素來積極做事不說話,對別人也是個熱心腸的,不但對人親近,還願意幫助人。

不過作為師父時確比較嚴厲,做花瓣時一絲不苟,不許有錯,剪的角度、做的形狀和花型要求都不能含糊,尤其是菊花,它的形態千姿百態,稍有不慎就會做成其他樣式的花。和真花到一樣的效果,往往就在這一絲一毫裡。

“休閒時姐夫經常會帶我去瘦西湖,參觀各種花卉的形狀及生產過程,做樹的時候哪裡該做結哪裡豎紋,哪裡盤根錯節哪裡枝杆茂密,花這邊要染色自然濃抹相宜,那邊又要製作得富有層次,花的造型之所以能幾可亂真,都是來自長時間對自然的觀察。”

當時城裡的通草花處於停產狀態,但他依然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不停琢磨如何才能把通草花做得更好,更加的逼真,更加的靈活和生動。而真正讓他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堅持”2個字“。

當時通草材料短缺,資金不寬裕,只能自己買材料,在家空餘的時候做一些作品。在2002年製作的瓊花和菊花,參加了江蘇名像藝術節,2003年在法國巴黎,在中法文化交流工藝美術精品展,也展示了通草花盆景和掛屏,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國際精品展覽會,獲得金銀銅獎牌。

因為對通草花的喜愛,加上自己的用心,1959年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時,戴春富在新成立的制花廠裡很快就脫穎而出。由錢宏才和戴春富合作的10盆揚州通草花盆景,首選陳列於人民大會堂中,有菊花、杜鵑、天竹、淩霄、茶花、瓊花、臘梅、牡丹、黃楊、五針松、紫藤等。

來到他的工作室,除了擺放的各種通草花作品之外,我仔細尋找也沒有找到製作工具和原料,外人看來就是一間及其普通的辦公室。等到拍攝時,他從容的拉開抽屜,拿出一個一個小盒子,一把剪刀、一點膠水、一疊通草片、一卷銅絲還有顏料,就是製作通草花大部分的工具和材料。

看著這些材料在戴老師手裡一點一點的開出花來,除了技巧和經驗外,更多的是耐心。戴老師也笑稱:製作通草花其實不難,三年就可以出師,但精進的程度能有多少,就看你有多喜歡這個行當了。

“我現在做通草花,就像和尚念經一樣,算是一種修行。”做通草其實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做這一盆像這樣的花,需要半個月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是不熟悉,不知道的人根本不會去買。“我不是貪圖那些錢財,但我真的為通草花的後繼無人感到擔憂”

戴春富嘗試了各種方法收徒:免費收徒,到老年大學授課,徒弟陸續招了幾個,然而走了來,來了走,他們最終還是被純手工的繁瑣打敗,至今只有一個感興趣的大學生,每個暑假堅持來學一點。

他強調了幾次只要有人願意學,他就願意教。但在人工材料和機器製作大行其道的今日,純天然材料和純手工製作,那特有的靜謐和美感,以及手藝人背後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都越來越淡出了人們的審美和欣賞視線。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