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這個觀念一直在國人、乃至全世界武術愛好者心中根深蒂固。不管是清末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還是一代詠春宗師葉問、又或者是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都給世人展示著傳統武術的精妙,用自身的影響力將其發揚光大。
然而“傳統武術博大精深”的形象卻不止一次收到了挑戰,上世紀80年代就發生過民間“武術家”被國家散打隊暴打的事件,而在上個月月底一場傳統武術對抗搏擊的私鬥又再度揭開了這個傷疤,甚至讓很多人開始嘲諷傳統武術跟不上時代,被損為虛有其表。
4 月 27 日,MMA 格鬥教練徐曉冬與太極拳師魏雷(雷雷)在成都某場館進行了一場比武較量,現代搏擊對抗傳統武術,無論誰勝誰負其實都很有看點,但也就是這一場比試被網友們吐槽了個底兒朝天。
雙方在簡單行過禮後開始正式較量,經過幾秒鐘的開場試探後,徐曉冬率先發動攻勢,邁著小碎步逼近了雷雷。徐曉冬先使出格鬥慣用伎倆,左手虛晃一下拆開雷雷的雲手手勢,然後對著雷雷的臉就是一記迅猛的右直拳。太極主張後發制人、近身短打,對於徐曉冬這意料之中的先發制人,雷雷有意識地避開了,但雙方此時過近的距離卻讓雷雷犯了太極大忌,主動後退。
慌張的後退讓雷雷中盤大開,徐曉冬看準時機,左手再出一拳,重重地打在了雷雷的臉上,這一下幾乎就奠定了比賽的勝負。吃下一記重拳的雷雷眼冒金星,踉踉蹌蹌地後退,徐曉冬則越戰越勇,大跨步逼近雷雷並對其上盤發起猛攻,尚未回過神來的雷雷根本無法防禦躲閃,一下子就失去了平衡倒地。
但對於MMA格鬥技來說,倒地就是最好的制服對手的機會,於是徐曉冬直接騎到了雷雷身上,對著腦袋又是一頓好打,雷雷此時幾乎喪失了防守意識,完全沒有護住太陽穴等重要部位。裁判見形勢不對,立馬上前叫停,雷雷此時已被打得七葷八素,鼻血染紅了白大褂,裁判宣佈,徐曉冬獲得了這次比試的勝利。
然而這場比試、整個交手過程,僅在 20 秒內就結束了。
除去雙方試探、雷雷倒地之後單方面被打、裁判叫停之後分開的時間、雷雷被擊敗,僅在 10 秒內。
這下網友們就炸了。
“這是個神棍吧”、“就這水準還教學生”、“廣場上打太極的大爺都比他強”……批判的言論一下子淹沒了網路,即使雷雷賽後表示將關閉微博,不再授課,噴子們也沒停下手中的鍵盤,並且把目標轉向了太極拳。“太極真的是不能打啊”、“傳統武術就是比劃得好看,真打起來就輸了”、“太極要是能打,廣場上的老大爺們都是武林高手了”……從質疑個人到了質疑武術本身,太極拳這門傳承已久的功夫一下被推倒了風口浪尖。
太極拳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經過很多太極愛好者和專業人員的研究考證,認為太極拳出自道家,由張三豐祖師所創,並通過其弟子傳承到民間;另一種則認為是陳家溝的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了眾家武術之長,創出了陳氏太極拳,傳到陳長興這一代後經由楊露禪發揚光大(也有說法稱陳王廷所創的是經由道家太極拳改編而成)。但不論是哪種起源,都主張太極拳屬於內家拳,講究放鬆心靜,強身健體。心法修煉如此平和,是不是就代表太極拳沒有實戰能力,才一下子就被搏擊打敗?並不是。
太極拳也具有實戰理論,實戰太極拳以自衛為主、講究後發制人、借力打力,可以憑藉觀察對手行動、改變占位元的方式來抵抗對手的發力,從而反擊對手的弱點。在有關太極拳的影視小說作品裡,使用太極拳的一般都是世外高人和絕頂高手,比如《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豐、張無忌、《太極宗師》中的楊露禪,並且絕大多數作品裡太極拳都是無敵、百戰百勝的。
這當然有些過分神化,特別是影視中奉承的太極拳“以慢打快”這一點可以說是實戰中最不實用,被當成幾乎無法派上用場的,但太極拳在對決中的無敵也不完全是創作者的自嗨。從根源理論上看,太極拳是博采眾家之長,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所以能應對絕大多數武學的套路;從修煉上看,一般人修習太極拳都是強調養生,所以自然無法領悟實戰應用上的精深,但要是把太極拳當成實戰武術來學習鑽研,修習到小有成就的話真打起來也是有一定實力的。
比如徐曉冬放言想挑戰的“中國太極實戰第一人”王戰軍,他在《武林大會》上的表現就是有目共睹的,出手沉穩顯得自有章法,擂臺實戰也特別老練,少逢敵手並且一般短時間內就可以取勝。但人家可不是光看看拳譜、每天打打木樁就有這種能耐,王戰軍在每次上擂臺前都會跟師兄弟、學員們進行大量的實戰訓練,並且還會跟散打、摔跤的專業運動員進行對抗性訓練。俗話說百煉成鋼,正是這些高於其他太極修煉者的實戰訓練和對抗訓練,讓他能更好地把太極應用到實戰中去。
其實太極的實戰高手很多,比如在日本“空手道之王”、極真空手道開山祖師大山倍達的自傳中,就有提到1957年在香港與一位陳姓老翁對決落敗的故事,而對手使的正是太極拳。這位神秘的陳姓老翁用太極的奧妙打敗了能夠空手劈斷公牛角、連續擊倒50頭公牛的大山倍達,但他師承何門、下傳何人、以及真實身份卻幾乎沒人知道。
實戰太極的記錄之少、應用之少,除了一部分高手刻意低調外,也有歷史遺留原因。比如文革時期,人們只能在私底下練拳不敢公開,所以那個時間段的高手都沒人知道,甚至很多拳法差點無法流傳下來。而建國以後,雖然毛主席有提倡學習太極拳,但僅是作為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用途。如今在搏擊、空手道、跆拳道等五花八門的武術流派衝擊下,太極等傳統武術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文化式”的存在,它們保有行雲流水般的觀賞用招式,但卻沒有實際的對打、競技型的訓練,拿李連傑的話說“就是個花架子”。
比如1954年,香港吳式太極的吳公儀與白鶴門掌門陳克夫在澳門擺下擂臺比武,雖說是一場實戰,但在武術界和民間來看就是一場笑話。兩人的打法呈現出了一種街頭鬥毆的即視感,甚至吳公儀所用的太極拳連“花架子”的程度都沒達到,被嘲諷為“王八拳”。最後這場比武沒能進行下去,只好採用了現場的投票的形式,決定兩人鬥毆的結果是平手。
太極拳之所以較少被用於實戰,除了精通的人少、裝腔作勢的人多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太極拳也分成了幾種不同的類型。這裡的類型指的不是陳氏太極、楊式太極等流派分類,而是觀賞型、理論型、實戰型、健身型。健身型就是大家常見的“太極操”,老少鹹宜,練上幾手可以活動活動筋骨;觀賞型就是以表演性為主,一般用於展示武術技能,如李連傑在電影中所用的招式。
理論型注重的是對於太極拳知識理論的理解和研究、如果說觀賞型展示的是好看的功夫,那理論型展示的就是頭頭是道的武學理論;至於最後的實戰型就不用多說,指的是能夠把太極拳的技巧用在實際戰鬥中。在現代人的價值觀中,或許能派上實際用場的才是真功夫,哪怕你練的是太極,能打你就是高手,不能打你就是虛有其表。
武功無強弱,修為有高低。那麼自小接觸太極拳,並自創了“雷公太極”的雷雷,算不算是個高手?從他 10 秒就被打倒的情況來看,恐怕很難會有人認同這個觀點,在同樣修習太極拳多年的武術人眼裡,他也就是個“賣假藥的江湖術士”。也許我們可以把雷雷定位成非實戰型修煉者,對打的功夫可能真不行。但據說雷雷早前還學過多年的散打、拳擊和跆拳道,即使太極的功夫再不濟,但多年的健身和運動經驗也不至於讓他那麼快就被人打倒,毫無還手之力。也許就像楊氏太極第六代傳人葉泳湘所說的:這件事水很深。
一個沒有太極實戰經驗的人,在微博這個開放平臺接下了另一個素未謀面的踢館者的挑戰,把這場屬於兩個人的較量變成了門派之爭,比試時更是頻頻犯忌,被太極界人士批為“不專業”。而徐曉冬則是以打假的名義挑戰傳統武術門派,聲稱要為大眾剔除那些江湖騙子,但很多人發現他也是專挑軟柿子捏,選擇了那些沒什麼實戰經驗的對手。這兩個人在這場比武中雖有勝敗,不過一夜之間兩人的名字就在網路上傳了個遍,從炒作效果來看,那是雙贏。
“太極大師”雷雷被MMA格鬥教練徐曉冬“秒殺”,在傳統武術界裡確實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對傳統武術喝倒彩的民眾也不在少數,話題之熱連太極愛好者、太極禪創始人之一的馬雲也表明了態度:太極能打,但太極與搏擊在競技上不具有可比性。明眼人都懂的道理,自小就學太極的雷雷卻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曾經人們會練習傳統武術強身健體、上戰場廝殺、比武切磋,不過如今時代早已不同了。現在的傳統武術不像拳擊、空手道那樣注重實戰和競技,更不會有大量的對打切磋練習,真要打起來,也是花拳繡腿,空有招式。如果真能見到有什麼傳統武術的“絕世高手”表演一個打十個,那這人十有八九也是個江湖騙子。
也許太極拳真的沒有什麼實戰性、也許傳統武術真的只是個花架子,但是它們的價值是否真的只能用實不實用、能不能打來衡量?要真是這樣,太極恐怕得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除名了。事實上,傳統武術是不是真能打早已不是人們真正在意的,很多人學它、用它的真正目的是它背後多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
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傳統武術補習班、武術學校,在國外也有很多華人開的武館招收外國學生授課,外國學員熱情很高;
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動作電影都會有個擅長傳統武術的高手,這一點在國外的動作電影裡同樣不例外,華人演員外國演員都愛耍幾套拳;
在中國,很大一部分的動作遊戲會採用武俠、或者傳統武術來作為主打元素,而外國人對傳統武術的喜愛在遊戲裡同樣有很明顯的體現,甚至外國遊戲中的傳統武術元素出現得更為頻繁。
這一次太極輸了,你可以說它不能打,但它的價值、傳統武術的價值是公認的,再被挑戰幾次也不會受到動搖。
查看更多精彩「遊戲之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