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丹麥生蠔氾濫的消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食帖君也是其中一員。只恨自己沒有丹麥簽證,不能解救丹麥海灘於水深火熱之中……
生蠔這麼好吃的東西,怎麼能縱容它氾濫?但是……
事件回顧 /
事情還得從4月24日說起。
這一天,丹麥駐華大使館發了一篇名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闡述了外來物種“太平洋生蠔”的無惡不作:它們不僅佔領了海灘,嚴重影響海岸生態環境,而且“丹麥本土的Limfjord生蠔也被它們擠兌死了”。
出於對丹麥本土生蠔的心疼(並沒有),這篇微博的留言一下子竄到了一萬多,留言各種出謀劃策,不過都是圍繞一個字:吃。
“北歐有蠔,蠔之大,一盤兒裝不下……”
丹麥人為啥不吃?他們也吃,不過由於人口少,吃下去的並不多。上世紀60年代,丹麥的Ribe小鎮為了吸引更多人口居住,引進了太平洋生蠔這一物種。原本這一地區是作為鳥類食物的貽貝和當地小牡蠣的天下,但是後來太平洋生蠔沒有了天敵,也就越發倡狂。
他們的天敵是誰?可能是你和我。嘻嘻...
除了這次熱情滿漲的丹麥游,其實,我們曾經想“出征”過的地方還真不少。每當國外有了物種入侵氾濫的消息,也是我們歎息愛莫能助的時候。
① 19世紀中葉,澳大利亞,兔子
19世紀中葉,一位名叫湯瑪斯·奧斯丁的英國紳士帶著20多隻兔子來到澳大利亞,這個原本沒有兔子、也沒有兔子天敵的地方,一下子成為了這些兔子的天堂。
他們忽視了兔子繁殖能力,後來,兔子逐漸徹底成了澳洲的災難。儘管不斷採取新手段,但是還是不能有效解決兔災問題。這個事件也引起了各個國家對“外來物種管理”的重視。
② 1970s,美國,鯉魚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引入了一批魚:草魚、鯉魚、鰱魚……放養在美國五大湖地區。後來,這些無憂無慮的魚兒們不僅快樂地繁衍生息,也更加肆無忌憚地長大,三四十公斤的鯉魚變得十分常見。
奧巴馬在任期間,就曾整治過這片湖區,造價180億美元。
③ 20世紀,德國,大閘蟹
20世紀,隨著中國人到德國的運船增加,穿上各種方式漂洋過海的螃蟹數量也隨之增加。到了20世紀中期,大閘蟹已經開始對德國當造成危害。
除了是當地物種的威脅,大閘蟹還因為有著鉗子、利爪形成對德國水下基礎設施的破壞,現在也依然讓德國人頭疼。
④ 英國蘇格蘭,2014年,鼇蝦
鼇蝦原本是北美的物種,後來到了蘇格蘭地區,就變成了當地的地頭蝦。
無憂無慮、沒有天敵,有些鼇蝦直接長成了20幾釐米長的蝦身。而且由於生長時吃掉了原本河流裡鱒魚的食物,也導致鱒魚漸漸消失。
哈哈,盤點到這,是不是覺得有點年代感呢?還有多少人能記得這些?舉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