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
大理州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複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
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1871.49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于溫”。
大理州土地面積29459平方千米,山地占大理州總面積的80%以上。
大理州有13個世居民族,分別是:漢、白、彝、回、傈僳、苗、納西、壯、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有8個人口較少民族,分別是傈僳、苗、傣、阿昌、壯、藏、布朗、拉祜等民族。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襲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為雲南等處承宣佈政使司。
清朝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於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隸廳。
1911年,昆明“重九起義”後成立了雲南省軍政府。大理地區隸屬於滇西道,後歸屬騰越道。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甯、順甯(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
1956年,雲縣、緬甯、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
大理風景·1984年【Boufford, Davi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