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6年10月20日晚上,新品牌LYNK&CO正式在德國發佈(其實這篇文章是邊看發佈會直播邊碼的),承載著吉利塑造更高品牌形象的願景,是開創,是突破。連LYNK&CO這個名稱都像是活躍在時尚界而非一個傳統汽車品牌,那麼LYNK&CO能超越嗎?
為什麼需要LYNK&CO?
對於吉利而言,現在是一個厚積薄發的時間點,收購富豪之後帶來的技術紅利已經開始體現。
一年多來,通過多款優質新車,從博瑞,博越到帝豪GS、帝豪GL,乃至遠景SUV,將自主品牌原有的入門級市場充分鞏固,而兩款博字輩也體現出了一定的向上意願和潛力。這是自主品牌一直以來的夢想,可是以往的衝擊都以失敗告終,邁向高端,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實力,品牌形象更是重中之重。
吉利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種形象定勢,比如博越當初的預售價與實際售價之間相差不少,這可以說是吉利的行銷策略,也可以說是吉利兌現了讓消費者參與定價的承諾,但不也正說明,人們對於吉利最頂級產品的接受度也就限定在了15萬元左右。儘管博越是成功的,但他畢竟沒能幫助吉利邁出那一步。
但博越畢竟是成功的,它奠定的是吉利自己的口碑,以及對其技術實力的信任,這不是光靠高高在上的富豪能夠證明的,就像一汽和奧迪合資這麼多年,直到現在還需要剝離紅旗品牌才能止住虧損。既然吉利的技術實力收到了認可,那麼欠缺的就是品牌形象了,LYNK&CO的出現正是時候。
或許有人問吉利不是有富豪了嗎?確實,富豪是吉利的全資子公司,但富豪是自主品牌嗎?
不是,而且吉利與富豪之間還隔著不止一個級別,從吉利定位最高的博字輩到富豪定位最低的40系列還有10萬元左右的價格差。這中間的市場吉利不可能願意放棄,那麼富豪不願自降身段,吉利難以向上頂,LYNK&CO就誕生了。
LYNK&CO帶來了什麼樣的產品?
LYNK&CO力爭上游離不開的是優質的產品,隨LYNK&CO品牌一同發佈的有兩款概念車,02概念車為一輛展示LYNK&CO設計理念的轎跑車型,並不會量產。而01概念車為一輛接近量產的緊湊級SUV,將是LYNK&CO的第一款產品。
與吉利一貫的設計風格不同,淩克的設計風格由彼得霍布裡帶領的團隊完全從頭開始建立,與外面那些各種套娃借鑒的“妖豔賤貨”不一樣。
只是這套外觀必將引起爭議,話題感十足。先說車頭,連體式的進氣格柵無疑是新車最明顯的設計特徵之一,與流行的大嘴不同,更加突出了寬體的效果。而大燈組則分為了三層,最上層為LED日間行車燈,大燈嵌在格柵兩側,而最下方保險杠位置則是兩盞圓形霧燈。
略微凸起於發動機艙蓋的造型讓人想起了保時捷的Macan。如此具有個性的設計必然會導致喜歡的人很喜歡,而討厭的人完全不能接受。
這種分層式的燈光我第一個想起了自由光,第二個想起的是ESQ……真的是個性……
不過這或許就是LYNK&CO的目的,對於一個全新品牌而言,吸引公眾目光,讓人記住是最重要的。何況,現在再看看同樣大燈分體式設計Jeep自由光,是不是順眼了許多?
不過再多看幾眼,終於發現,和01概念車最像的該是這輛車了,大燈造型一家進氣格柵的佈置,簡直就是加厚了一層的法拉利GTC4 Lusso嘛。
轉到車尾,第一感受就是離地間隙高,造型並不屬於溜背,車頂曲線自然下垂,而醒目鍍鉻飾條突出了車輛的輪廓與C柱的存在,又通過雙色憑藉隱約有一絲懸浮式車頂的味道。更有特色的還是尾燈的設計,像不像一把鐳射手槍?
外觀已經無法成為淩克的掣肘,那麼內功呢?LYNK&CO的新車基於吉利與富豪共同開發的CMA平臺。
這個平臺與大眾的MQB平臺相似,除了前輪中心到油門踏板的距離不能變之外其餘的尺寸都能改變,因此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生產各類車型,小型、緊湊、SUV全都可以。甚至動力系統也可以使用傳統動力、插電式混動以及純電動。同平臺的還有XC40、S40等富豪40系列,LYNK&CO在技術上的底氣挺足。
變革的不僅僅是車
發佈會上,LYNK&CO並沒有將重心放在新車上,畢竟19日已經辦過一個發佈會。而是聚焦了品牌本身的理念。LYNK&CO顧名思義,注重互聯與合作,而它的理念比互聯網公司更具互聯網思想。未來的LYNK&CO或許不會通過4S店來給你賣車,甚至不是直銷,向他們租賃,花租金來獲取服務。像摩拜,像滴滴,未來的汽車或許也是共用經濟的載體。
LYNK&CO將不僅僅是一輛互聯網汽車,更會是新的商業模式,我不知道這種新模式是否會成功,但不可否認,它已經打動了我,一個剛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也就是LYNK&CO品牌的目標使用者。
不免對吉利刮目相看,還記得帝豪GS的發佈會,吉利送來了一部手機和一台VR眼鏡,對,通過線上VR開發佈會,不得不為吉利拍案叫絕。
我不知道車企辦一場發佈會需要多少資金,但我知道,在參加發佈會時,縱使車企請來再大牌的明星,媒體的關注點始終只有一個,價格(上市發佈會),或者揭開車衣的那一刻(新車發佈會)。VR發佈會絕對不會消耗更多的預算,而且免去了舟車勞頓,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為深刻。說白了,這種創意並沒有太多玄機,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吉利。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觀致,如果觀致或者說奇瑞能夠有這樣的理念,或許現狀就不會那麼令人唏噓,在當今這個時代,不需要巨人,跑起來,才能不被落下。
文/陸思灝
本文為車評網原創文章,更多精彩視頻和資訊請關注車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