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第三次警告響起,卡片相機可能真的是時日無多

在這個手機橫行的世代,卡片機已經開啟了“藥丸”模式。

兩大團體在 2016 年末發佈的資料統計顯示,卡片相機的出貨和使用率已經到達了冰點。儘管有 RX100、X100 以及 GR 等一系列高端定位的明星產品支撐著,但整體市場還是不景氣。

今年 2 月,日本相機及影像協會 CIPA 發佈了最新的統計資料。

該統計表顯示,2016 年相機總體銷量減少了 31.7%,其中可更換鏡頭相機的銷量同比下跌了 11.1%,鏡頭銷量也下跌了 11.4%。預計 2017 年相機總銷量約為 2170 萬台,相比去年總銷量要再減少 10.3%。可以看到,整個行業依然未走出 “寒冬”。

但對比還能止住跌幅的可換鏡頭相機,緊湊型相機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

2017 年 3 月 3 日,攝影師 Sven Skafisk 根據 CIPA 歷年發佈的統計資料,做了一份設備使用統計表。

從這份資料表中能夠看到,手機陣型已經完全拋離了相機組別。Sven Skafisk 也表示,緊湊型相機正處於“頻臨絕種”的邊緣。緊湊型相機在 2016 年的銷售量大概在 1000 萬台左右。對比相對保持穩定的可換鏡頭相機市場,緊湊型相機的跌幅十分明顯。

回望卡片機從盛放到衰落的這些年

對於這些主打入門市場的緊湊型相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卡片機”)來說,2009 年是處於巔峰位置的一年。

那時單反主要還是為專業級使用者服務,無反和手機攝影也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整個消費級拍攝市場還是緊湊型相機的天下。

到了 2010 年,可換鏡頭無反相機軍團開始冒起,索尼 NEX-5 和松下 GF1 等產品也出現在市場當中。

當時,輕便的機身、可換鏡頭設計以及單反同樣尺寸的感測器,這是無反相機的吸引點。雖然在那時能夠引起關注,但還未能在入門市場中影響緊湊型相機的地位。

真正對緊湊型相機造成威脅的,是手機軍團。拍攝設備市場在 2011 年到 2013 年出現了大逆轉,當時正正就是手機陣營崛起的時候。

蘋果在 2014 年推出了 iPhone 4,搭配在 2010 年 10 月 6 日面世的 instagram,改變了人對拍攝、照片分享的認知和使用方式。隨著這種“即拍即分享”的熱潮火紅起來後,手機攝影也隨即成為現時一般使用者的主流拍攝方式。

針對這一點,Sven Skafisk 在接受 PetaPixel 訪問時表示,比起以前,手機拍照的確受歡迎了不少。看看現在 instagram 和 Snapchat 等這些平臺的火爆程度就能夠知道,未來的消費級拍攝市場,還是手機的天下。

針對現時的狀況,他做的推斷是:

未來的入門市場將完全被手機佔領,現時還存活、面向入門用戶的緊湊型相機將不再有生存空間。而可換鏡頭相機將會向著更專業的角度發展。更高的性能、比現在更高的定價,將是可換鏡頭相機的發展方向。

到底是誰,拔走為卡片機續命的氧氣罩

從繁榮的 09 年一步步邁向日漸衰落的今天,“卡片機”的退出其實不僅僅是產品更替的結果,也不完全與手機軍團崛起有關。卡片機王國的沒落,主要還是這兩個原因:

成於“便捷”,最終也敗於“便捷”

緊湊型數碼相機,也就是卡片機,它的誕生主要還是跟兩個字有關——

“方便”

對比膠片,數碼相機能夠實現“即拍即重播”,不需要像膠片一樣拍完 36 張照片才能夠取出沖洗,拍不好也能刪掉,拍攝成本也要低不少。

而對比當年在體積和價錢上都不太親民的數碼單反機身,卡片機就集成便攜與低價的好處。大部分卡片機其實都能夠覆蓋一般人常用的焦段,而機身體積大概也只有現在一台手機的大小。對於只求“拍到”不強求“拍好”的普通用戶而言,輕薄比可換鏡頭以及一大堆外接介面來得更加實際。

而且在那個時代,可換鏡頭相機的售價也未必能讓大部分家庭所接受。在這種狀態下,卡片機便成為了當時的最佳選擇。但換句話說,當時的用戶也別無他選。

但當手機出現時,這個關係就被打斷。

就“方便”這兩個字而言,能夠將通話和拍攝合二為一的手機可以用一台設備滿足使用者兩大基本需求。

那些只求隨手記錄生活的使用者,只希望在盡可能方便的狀態,隨手拍攝他們的所見所聞。那手機在不增加設備數量的狀態下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就這一點而言,就能將面向入門使用者的卡片機擊敗。

從 Flickr 公佈的統計資料中能夠看到,現時有 48% 的 Flickr 用戶使用手機拍攝,緊湊型相機由 2015 年的 25% 下降到 21%。結合 Sven Skafisk 的列表,足以看出其差距。

除了拍攝方式,分享方式也是誘導這時代更替的主要原因。這裡用手機談到的方便不僅僅是隨手即拍,還有即拍即傳。

自手機拍攝盛行之後,“社交相機”這個名詞也出現在公眾面前。當中,instagram 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

據維琪百科的解釋,instagram 其實是由 instant 和 telegram 兩個片語成的複合詞。所有人用單張圖片以及一段文字,以“就像用電線傳遞電報消息”來分享生活,這就是 instagram 一開始的理念。

正是這種想法,提升人分享照片的效率。畢竟在此之前,照片都只是通過沖曬後展示、互聯網相冊等比較大的方式來傳播。但當這些東西都輕量化到手機上之後,人不需要用另外一種設備去做相同的事,這是一種服務商的革新。

同時,智慧手機已經實現拍攝分享的整個流水線作業。從拍攝到簡單的調色後期,再到排版和分享,這些都能在智慧手機平臺上找到相應的 app。站在方便一點而言,智慧手機能夠做的不僅僅是多一點點。

配置、價格、性價比,卡片機丟失的三塊麵包

手機之所以能夠取代一般的卡片相機,成為照片分享供應鏈中的生產者,“方便”和“設備融合”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畢竟,有部分相機是支援 Wi-Fi 功能,早期很流行的 Wi-Fi SD 卡也能實現這個功能。相機拍完傳輸到手機上處理,這也是一種新玩法。

但是在這裡讓卡片機再次入群,並不那麼容易。性價比,是第二個最主要的因素。

現在的主流入門卡片相機在感測器的性能、尺寸上,和手機的差距並不大。作為相機,卡片機對於光學變焦以及實體鍵操控有著先天的優勢。但出於便攜的考慮,這兩點的限制也不少。當手機加入某些外置掛件的時候,卡片機的優勢就不太明顯了。

當然,卡片機中也有大幅超越手機的選手。例如一英寸的 RX100 系列,M43 陣型中 LX100 系列,以及 APS-C 畫幅的 GR、X100 系列和全畫幅 RX1 等等。這些代表緊湊型相機頂級實力的機器,的確不是要和手機較量的對手。

但是,這些產品如果要面對要求更簡單、選擇更加偏重性價比的用戶而言,沒有太多的優勢。如果要讓一個只求能拍不求拍好的用戶來選,相信他肯定是選擇手機,或者多加幾組增幅鏡或手柄,也不會去用 4000 多的價格買一台緊湊型相機。

(哪怕是單反,入門級別機身也是 3000-4000 左右)

加上, 定位在 2000-3000 之間的可換鏡頭無反相機也大有人在,用戶的選擇其實也有很多。廠商看見銷售空間收窄,轉移到其他項目也是必然的事。入門緊湊型相機退出,也是預料之內的事。

未來,這些卡片將如何演變…

其實,被稱為“卡片機”的緊湊型相機代表的是一個世代,一個人們渴望拍照、便攜、簡單三合一的世代。

未來,緊湊型相機或者將會全力向高端、綜合的風向發展。大底定焦(GR、X100)或綜合型可擕式機身(LX100、RX100、佳能 G 系列),這些將是今後主流的產品模式。

如今,入門卡片被手機取代,是解決方案的一種進步。將多種需求糅合到一款設備商集中解決,這也是一種進化。這裡的離開只是技術的更替,並沒有過多的情懷。

但這裡的卡片機跟之前膠片、黑膠不同。這個差異不僅僅是記錄設備和儲存設備的差異,更多不同是現在的卡片機沒有能讓使用者留戀更多的東西。

或者,以後你拿起一台 IXUS 或 Cybershot 的老卡片的時候,會感慨一番。

這段感慨或者源於這個品牌、這個系列或者是這台機器帶來的回憶,就像我們現在還在回味富士的 Klasse 以及膠片時代的 GR 一樣。

(富士 Klasse W,來自攝影師 Bob McKay)

但你可能會再買一台 Klasse W 重新體驗傳統膠片拍攝的樂趣,而不是再買一台可能連名字都喊不出來的卡片。讓你拒絕它的,不僅僅是色彩不准的 EVF 以及蹩腳的操控,而是那些體驗不再有新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