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於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它建於西元一九〇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
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後經補修而複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高處何如低處好;下來還比上來難。此聯出自蘭州人劉爾忻之手。
他16歲入泮為庠生。光緒十一年鄉試第六名舉人。26歲時登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光緒二十年任翰林院編修。三年後辭官返蘭,專心治學,創辦學社,修過書院,為地方做了不少有益的事。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
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1,000餘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
皮筏,是蘭州民俗文化遺產,用羊牛皮紮製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
人們在屠宰時,剝下大個羊只的皮毛或整張牛皮,用鹽水脫毛後以菜油塗抹四肢和脖項處,使之鬆軟,再用細繩紮成袋狀,留一小孔吹足氣後封孔,以木板條將數個皮袋串綁起來,皮筏即告做成。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於青海、蘭州至包頭之間的長途水上販運。
以皮筏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細,二要膽大。上筏時要輕鬆自如,絕不可猛勁上跳。
哈里森·福爾曼,美國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的記者。
1944年夏,他到達延安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戰地採訪,寫下了轟動中外的《紅色中國報導》(此書後來被譯為《北行漫記》)。
蘭州·1932年-1938年【Harrison Fo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