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人們的成長史

男人們的成長史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裡有 3 個故事。聽完這些故事之後我不禁想,我們活成現在這個樣子,有多少是純靠運氣呢?

每個男孩都是在缺少教導的情況下長大成人的。自從能夠走出家門開始,男孩們就獨自面對複雜的世界並成長為男人。要戰勝貪婪、懦弱,兇惡,學會善良勇敢寬容。

有些人很幸運,偶爾出現的一本書、一部電影,或者一個偶像,會教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但也有些人,不知道要摔多少次,被救多少次,被原諒和寬容多少次,才能學會正確的方式去生活。

但有時候想想也會害怕,如果這些東西沒有出現呢?

熊小默是一個成功的媒體人,做過知名雜誌的主編,寫著很受歡迎的專欄,學問和品位都好,人看上去勇敢、寬厚、敏銳。但有一天半夜,我在朋友圈看到熊小默講了他那“不受教導”的成長。

熊小默

“正義感”這件事不是我的家庭教給我的,一小半功勞記給斯蒂文森的《金銀島》,一大半功勞記給馬克吐溫。

我生在1982年,父母對於男孩的成長想法樸素,不加干預,但也束手無策。於是桌頭的閒書就成了生長手冊,而它們恰好是一套張友松譯的馬克吐溫,售價從三毛到八毛不等。

現在想來,我是在努力模擬一種毛躁的19世紀中南部美國男孩的人格,敢談論錢,敢談論女孩,盡可能出風頭,也要盡可能保持體面,在哭的時候還努力講笑話給自己和敵人聽……這些都不是電視和廣播裡的說教,也不太可能由我的男性長輩傳授,而我就像背英語課文一樣,一碰上場景就把所學所記的抖出來了。

與很多落筆就氣吞山河的作家不同,馬克吐溫教我的,是如何做一個閃著高光的小人物。

正義感,怎樣談論錢和女孩,怎樣出風頭又體面,怎樣在哭的時候強裝笑容,怎樣作為一個小人物也擁有高光……他靠馬克吐溫就學到了這麼多珍貴的東西。

也因為這段話,我忽然很好奇,那些不受管教的男孩都是怎樣長大成人的?構成一個男人所需的那些東西,他們是從哪裡學到的?

你認識很多男人。也可能愛上過很多男人。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男人站在我們對面之前,要經歷多少事?

有一千條路可以走,其中五百條是錯的,卻沒有人在路口告訴你。每走對一步,都是僥倖躲過了錯誤;而走錯一步,回頭卻無比艱難。

不久前認識了姬霄,他正在負責徐靜蕾的新電影《綁架者》的宣傳。他看上去禮貌、溫柔,說話溫和,是備受喜愛的有才華的小青年和寫作者,有過浪蕩的“不靠譜”的日子,又做著特別靠譜讓很多人羡慕的工作。

但有一天下午,在徐靜蕾家的客廳裡,他對著我們三四個人,講了講他看上去很難善終的青春。

姬霄

二零零二,渾渾噩噩的高一新生,看古惑仔效仿快意恩仇,讀神雕俠侶默念情為何物。為了能名正言順去探望異地戀女友,報名排球隊,以全省冠軍為目標,冀望走到決賽地點——她的學校。在泥水裡跌撞滾打半年,平均三天磨破一雙棉襪。四分之一決賽慘遭淘汰,心有不甘,獨自蹺課去看她,混進女生宿舍,結果遭遇臨時查房,從二樓視窗跳下去,左腳無名指著地時脫臼,忍痛逃離。單腳跳了三周半,誤以為時間會讓傷痛痊癒,後來腳趾不痛了,無名指關節悄悄長合,自此再無法彎曲。

二零零三,她翹課來看我,大雨,半夜躲進男生宿舍,班主任來查崗,她躲在我的被子底下,大氣也不敢喘,所幸室友仗義,遮掩蒙混過關,一夜無眠。事後班主任告訴我,其實他看到了她。期末,我與她成績都有嚴重下滑,她以此提出分手,我大哭一場,痛定思痛,學習古人歃血明志,劃破食指寫下血書,豈料下手太重,血如泉湧,怒灑日記本。翌日醒來,發現風吹合上了日記,紙張被乾枯的血液粘成一團,再也打不開。一個月後去找她,再次被拒絕,傷心過度,當場揮拳將學校通知欄玻璃砸爛,面無表情盯著醫生在手背上縫了三針。

二零零四,仍舊沉溺在失戀陰影中,整日無病呻吟莫名傷感,無意間發現她與同班一名男生同進同出,形同戀人。激憤不已,揣著一把匕首威懾對方,哪知對方絲毫不懼,爭執中不幸戳傷對方,連夜打車逃回家,被我爸用皮帶暴打,金屬頭打中頭頂,液體流過面頰,一摸才知是血。隔日父母帶我去醫院探視,所幸對方並無大礙,現場又是耳光交加。走出醫院大門時,我爸問,痛嗎。我茫然搖頭,不痛。

二零零五,複讀一年,課餘讀基督山伯爵,王子復仇記,念及往日的稚嫩和不體面,立志遠離情緒化,做冷靜成熟的人,再也不令自己陷入狼狽。

……

講這些故事的時候,姬霄說話很溫和,不時微微笑著。但他有理有據,“身上到處都是傷口”。他是在錯誤裡成長的。那時候我心裡在想,一個暴躁又細膩的男人,活到現在,活得心智健全,是件多麼不容易又讓人拍手稱幸的事啊。

第三個故事來自“烏雲裝扮者”,是我的前同事,現在是一個創業者。小城少年,毫無依憑地闖蕩北京,成了GQ編輯,富有魅力的男人,很多人的偶像。但我看過他寫的文章,知道這些東西背後有一段似乎是波瀾壯闊的生活。

所以最後,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那些不受管教的男孩是怎樣長大成人的?你呢?

在講下面這段故事之前,他先是回答說“可我是被管教著長大的啊”。

烏雲裝扮者

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應該是吧,我記不太清了。我給父母分別打了一個電話,勸他們離婚。那時我已確定他們的心已經不屬於彼此,我父親甚至當場承認了這一點。我就這樣高效率地拆散了父母持久又艱難的婚姻,以及並不是毫髮無傷地告別了我不幸的童年時代、少年時代:我沒有從家庭或周圍環境裡受到過任何愛情的教育。

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的愛情通常不會展現普通人的生活,而是展現極端的結局(美好或者悲劇)和戲劇化的過程。我認為自己正是被動地選擇了通過它們來完成對自己的啟蒙,導致自己不太能接受日常的情感——而是盡可能地期待愛情中的戲劇化成分。

據我所知,世界上是存在這樣一種人格的,當你即將開始一段關係,或者正處於一段關係當中,你總會不由自主地預設這段關係終將走向破裂,一旦遇到問題,你不太會想辦法讓這段關係繼續,而是想方設法地把這段關係的結局導向破裂。糟糕的是,導向破裂的各種方式,我從小就習得了。

直到我即將步入三十歲,我發現自己還是沒有學會如何愛人,至今的嘗試仍是失敗的。不過,這並不能導致我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嘗試),因為我最終還是承認了事物的反面——如果你可以熟練地把一件事情導向失敗,也必定有可能生疏地把它導向成功。

遺憾的是,這樣的認識和教育,是在我漫長又昂貴的心理諮詢中,某個痛苦的階段裡完成的。“還沒有好好談過戀愛啊。”我記得有段時間,抑鬱症狀幾乎讓我再也無法繼續生活(覺得自己並非愉快地接受了擁有足夠滿足自己的一切物質),卻突然想到自己尚未擁有真正完整的人生,才下定決心從地上爬起來。

“糟糕的是,導致破裂的各種防是,我從小就習得了。”從那之後,他一直在長大成人。

現在,想想你自己,想想你認識的、厭惡的、愛過的男人們,和他們在遇見你之前所經歷的未經管教的成長。想想很多男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突然想到自己尚未擁有真正完整的人生,才下定決心從地上爬起來。”

讀後思考:

你是怎樣長大成人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