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孩子特別愛哭?
說到孩子哭鬧,很多媽媽都紛紛表示沒轍,不管是小嬰兒時期“嚶嚶嚶”地哭,還是大一點的時候“哇哇哇”地哭,只要孩子的哭聲還沒停下來,大人們都會感到煩躁、鬱悶、不知所措……
最常聽到媽媽們的一句話是:“別哭了!”結果呢?大人越是厲聲制止,孩子越哭越凶。就算這次不哭了,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孩子還是會放飛自我地哭……
首先想對各位媽媽說,不僅你家寶寶特別愛哭,我家寶寶也特別愛哭。
在《寶寶嚎啕大哭的N個奇葩理由,看完真實哭笑不得!》這篇漫畫中,朵媽列舉了寶寶哭鬧的N種原因,要是把所有原因都列出來,那簡直可以寫成一本書呢!
因為,在寶寶還不會表達自己的年齡,在他還不能理解很多事物的年齡,哭泣就是他最初的語言。
當孩子哭鬧時,這樣做是錯的!
哭泣是人類嬰兒的本能,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嬰兒都愛哭。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很少用哭鬧來解決問題;而另外一部分孩子,卻“進化”成了愛哭鼻子、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熊孩子,這是為什麼?
很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導致的。
孩子哭鬧時,你是哪種類型的媽媽?
1、暴力型媽媽
“不許哭,再哭就把你關到黑屋子裡面去!”
這類型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直接使出孩子最怕的招。
可是,這種方法真的不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不僅無法讓寶寶的情緒平靜下來,還會給他的內心帶來更多的恐懼和不安。
2、奴隸型媽媽
“好了好了,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就是了!”
一旦孩子哭鬧,大人就滿足他的需求,長期以往,孩子便會知道哭鬧是非常好使的一招,想得到什麼,儘管哭就是了。
這樣糟糕的局面,估計每個媽媽都不想看到吧!
3、說教型媽媽
“我都叫你看路了,自己摔倒的有什麼好哭?”
這類型的媽媽,看似是在講道理,其實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孩子摔倒時最需要的是媽媽的關心,而不是教育。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講道理,還不如蹲下來問問孩子:“疼不疼?疼的話,媽媽抱一下就好了!下次走路要小心點,知道嗎?”
當孩子哭鬧時,他最期望你這樣做
一個耐心的媽媽看到寶寶哭鬧了,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馬上制止孩子哭泣,而是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比如孩子因為害怕而哭泣、因為委屈而哭泣、因為餓了困了累了而哭泣……當你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後,你要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告訴他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孩子下次就有可能不哭了。
看到這,小寶寶的媽媽可能會歎一口氣了:“可我家孩子還很小,我沒法告訴他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啊!”
那麼,你至少應該知道,孩子哭泣的時候,不要焦慮不要煩躁,事出必有因,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
如果你在他哭鬧時做出積極的反應,他們會更容易學會通過其他方法來與父母溝通,比如用臉部表情、手勢或者發出其他聲音,而不是僅僅依靠大哭來吸引父母。
我們常常以為,孩子愛哭,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其實,往往是我們引導不當,才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愛哭。
前不久,朵媽看到過這樣幾句話,想和媽媽們分享,共勉——
不是孩子可愛了,
你才愛孩子。
而是你愛孩子了,
孩子才顯得可愛。
不是孩子聽話了,
你才尊重孩子。
而是你尊重孩子了,
孩子才聽話。
不是孩子幸福了,
你才幸福。
而是你幸福了,
孩子才能獲得幸福。
……
其實,哭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和笑一樣簡單。
只有我們接納了孩子的這種情緒,耐心理解他,孩子才可能得到安撫,我們才能不被孩子的哭鬧困擾。
哭鬧中的孩子是最需要幫助和理解的,尤其是對低幼齡的寶寶來說,他最依賴的人一定是自己的父母,什麼朋友、知己、老師……一切成人可以傾訴的物件,在寶寶看來都是浮雲。這時,唯有爸爸媽媽是他的解藥。
所以,不能以“孩子不哭”為你的最終目標,你真正做的,應該是允許孩子哭泣、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引導孩子提高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減少哭鬧,不再是那個愛哭鼻子的小屁孩。
文章部分用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