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願得一人心,免得老相親

1984年,朱俊芳27歲,是煤礦組裡最大的光棍,也是領導的重點關照對象。在當時,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已提升到了組織工作範疇的高度。

組長王好義替不識字的朱俊芳起草了徵婚啟事,還拿到工會蓋了章,寄給了雜誌社。最終,《中國婦女》雜誌刊登了這則徵婚廣告,這也是我國雜誌首次發佈徵婚消息。

“我是一個煤礦工人,27歲,河南商丘婁店公社汪莊大隊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間,現在焦作礦務局馮營礦當合同工,每月工資80元。

我熱愛煤礦工作,文化程度高小,無疾病,身高1.64米。

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礦工人的話;如誰家中只有女兒又有心招婿的話,我願到女家落戶,盡養老之責,如哪位喪夫之婦有心另尋伴侶的話,均可來信或見面。”

——《中國婦女》

✏ 劃重點: 別嫌棄我就行 。

最終,剛畢業的音樂大專生李萍直接上門“相親”,兩人走到了一起。

煤礦工人朱俊芳和妻子李萍于1999年3月25日在上海外灘合影

領導:“李萍能從東北來到焦作,就是對煤礦工人的信賴。”

李萍:“既然奔他來了,我就沒有再找別人的道理。”

80年代

當年中國人的婚戀觀傳統樸素,不過80年代作為文藝青年的黃金時代,更受歡迎的徵婚廣告範例是這樣的:

男,34歲,未婚,華師大畢業,中共黨員,在本市川沙縣完中任教,作風正派,有事業心,家有住房。

欲尋一位30歲左右,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有上進心,氣質文靜,品貌較好,在本市工作的未婚女青年為終身伴侶。

——1985年《現代家庭》

✏ 劃重點: 有文化 、 有上進心 、 同城未婚女青年

在這一時期,黨員背景絕對是加分項,收入不是最重要的,學歷、住房開始被更多提及。

90年代

90年代的徵婚啟事變得簡單粗暴,身高、長相、背景等外在條件成為了徵婚的重要標準:

國際級高新技術專家,投資美、中兩地,貌端體健,重情愛家,開朗正直,離異無累。

尋30歲以下,1.60米以上,大專以上,貌姣好,才氣高,性格柔,目光遠,願走向世界的貞潔未婚女孩,近照多張(非藝術照)寄×××。

——1999年《深圳青年》

✏ 劃重點: 年輕貌美 、 貞潔未婚 、 高學歷

在追求婚姻自由的先行者中,以男性、高學歷者居多。在對配偶的要求中,對身高、長相等“明碼標價”也不再是件羞於啟齒的事。

00年代→

00年代後的形式更加多樣,婚戀網站、社交app、相親會等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方便,但婚姻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容易。

註冊婚戀網站後,首頁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好似一個眾生相的展覽館。

✏ 劃重點: 年齡 、 身高 、 學歷 、 脾氣 、 性格 、 職業 、 婚史 、 外表 

(中國人對身高的重視,在世界各國都很罕見。)

看的時候,覺得可笑,也有趣。那些人,各式各樣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人,依然心存對婚姻、愛情的渴望。

除了以上,線下最強勢的存在就是父母一輩所創立的“人民公園相親角”。他們中的多數人堅信:“孩子一定要結婚,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相親角聚集著大量的大爺大媽,大家拿著紙牌,熱情洋溢地攀談著。

徵婚啟事:

兒子84年出生,身高170cm,xx大學本科。國家公務人員,另有副業,年收入25萬左右,有房有車。

望尋覓85年至88年出生女孩,有姣好容貌、膚白,身高160-165cm左右,學歷本科,有相對穩定家庭,本市雙親家庭。

——人民公園相親角

✏ 劃重點: 膚白貌美 、 身高 、 本市 、 雙親家庭

從1984年的隨遇而安到如今的“明碼標價”,每個時代背景下的擇偶觀都有特定的意義。但在真正在選擇另一半時,興趣、愛好、生活情趣等情感因素的比重都在增加。

在電影《徵婚啟事》中有一段清淡的對白,更適合中庸的我們:

其實我們中國人以前是比較講“情”的,“情”,從“心”從“青”,“青”是什麼?綠色,綠色給全世界一種生命或者再生,所以當我們講這個“情”的時候,其實是一種迴圈,它不是一霎那燒掉的,它包含了很多關心,體諒,責任。“愛”是沒有責任的,愛是一種本能,比如說愛是性,它是生物的,直接的,動物的。但“情”需要更多的承擔,更多的體貼。

“一切都是選擇,要選擇你所能承擔的。”

文 / 三加三

編輯 / 大 桃

一個編輯

謝耳朵在好朋友的婚禮上說,“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無法理解。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即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找到了可以共度一生的人(而且,也是在網上找到的)。想看更多可以戳下方的第一張圖片。

說說你對相親的看法?

本文為每日簽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