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個了拼車,在名醫館拼到了一位老中醫,目測也就五六十歲,精神矍鑠,體態勻稱,一問才知,已經七十多歲了!保養如此得宜,出於職業習慣,小藝便跟他討教了當下養生方面問題。“小夥子,有沒有聽說一句古話啊?‘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被他一點撥,立馬想到了自己一到下午就油得可以照鏡子的額頭和鼻子。原來自己也是有濕氣的。於是就濕氣這個問題,繼續請教。
老中醫說,濕為萬惡之邪
春天,是雨水較多的季節,而潮濕的氣候很容易加重體內的濕氣。中醫認為,濕氣為萬惡之邪,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濕氣症狀,你濕了嗎?
看體內是否有濕氣,從以下幾方面看:1. 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2. 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3. 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4. 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5. 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6. 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7. 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後反彈;8. 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9. 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10. 耳內濕(耳禪濕),毛髮粗糙,易脫落;11. 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如有以上1~2種症狀,要引起注意了,說明體內有濕氣。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禁☆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
祛濕方法非去不可的“濕”
食補祛濕——薏米紅豆粥/粉
薏米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還具有美白、祛斑、抗痤瘡的功效,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很大負擔,比較平和。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具有很好的祛濕作用,且性溫熱,可以減輕寒濕體質濕邪程度,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紅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將紅豆薏米熬成粥,既可以祛濕、健脾還可以補心。現代年輕人沒時間熬粥的,可以選擇藝福堂薏米紅豆粉來代餐,科學配比,簡單方便。
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方式。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年輕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避免潮濕環境
日常生活中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室內空氣流通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幹,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少食生冷、甜膩食物
在濕氣重的環境下,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洗頭時注意兩點
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了洗髮精後濕頭髮按摩,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要吹幹頭髮後再按摩)。在家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乾身上、頭上的水分。
少飲酒
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老中醫一路說了很多,下車前還重點強調了紅豆薏米粥/粉的作用。要祛濕的小夥伴不妨跟小編一起嘗試起來,喝上一兩個月,再檢驗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