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差一點就變成郭敬明,好險

市面上的青春片夠多了。

但是現在一拍青春,就愛自覺或不自覺加上一層濾鏡——

要麼格外閃亮,要麼格外傷痛。

就是不願承認,其實,青春一點也不酷。

甚至無聊透頂。

敢於冒天下之不韙點明這點的,是一部日本的青春短片——

《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

そうして私たちはプールに金魚を、

 9個章節、矯情的標題、頻繁的慢鏡、夕陽下的跳躍……

風格乍一看,像郭敬明。

事實上,它橫刀立馬地站在郭老師對面。

 一個是意淫青春的泡沫,一個是戳破這層泡沫。

它在說,對青春所謂的懷念,不過是……

想從一個無聊的地方,逃到另一個自以為不無聊的地方。

2012年在日本發生了一個真實的事件,4名少女,把400條金魚放入學校泳池。

為什麼會有人幹這麼無聊的事?

這個問題,啟發了導演長久允拍攝這部短片。

大概是想尋求一種刺激吧。

但是說真的,這種“刺激”也挺無聊的。

《金魚》給出的答案,絕沒有那麼簡單。導演為這個無意義的少女惡作劇,賦予了悲壯的意味——

她們是在自救,或者說,垂死掙扎。

開頭,四個少女在KTV裡又唱又跳。她們脫下襪子,拎在手裡,轉著圈來回甩,歌聲沒有天籟之音的美感,卻更像語無倫次的呼喊。

生活是挺多姿多彩的嘛。

《金魚》的淩厲之處就在這裡。

當你過剩的蓬勃精力,只能靠拼命嘶喊來發洩——

不正是無聊到發瘋了嗎。

青春的無聊,症狀不是疲軟,而是狂歡。

商場裡放肆地嬉戲,是無聊。

大把大把地放煙花,是無聊。

就像連續幾十個小時不吃不喝地通宵打遊戲,說到底,還是無聊。

就連影像本身,也反映了這種狀態。

導演用極其浮躁的剪輯、混亂的顏色變化,拼命粉飾影像。把30分鐘的電影,分成九個章節來敘述。再塗上各類風格毫無章法的BGM……

畫面與結構極盡浮華,內裡講的依然是無聊的事情。

你甚至可以發現,導演不想只把視角局限在少女身上。

片中,有“殺馬特”青年,擠在一個獎品機前,為落下的獎品大聲嚎叫。

少女的母親,從來不在家,一直在搞外遇。

父親知道,他沒說什麼,也沒打算離婚,就喜歡對著電視機裡的明星少女,哈哈傻笑。

人人都在狂歡。

儘管是為了點無聊的破事兒。

《金魚》的視野可謂很宏大了,她用幾個少女的生活,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面貌。

這是整個社會對青春的圍剿——

讓你在風華正茂之時,就提前上交年輕的資本,變得和其他人一樣成(乏)熟(味)。

在Sir看來,這就是一流青春片的樣子。

三流青春片講奇聞豔史,翻開來就像是一本本發黴泛黃的《知音》《故事會》《最小說》……

二流青春片,講青春的美好與不可再得,就如《那些年》。

再來看《陽光燦爛的日子》,為什麼要一再讓長輩對馬小軍們做道德文章?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又為什麼讓小四看到了,一個正直父親的垮掉?

差別就在於此——

任何不企圖“謀反”成人世界的青春片,打開始就輸了一口氣。

那《金魚》呢?

在商場裡,四個少女回頭一看,四個中年婦女在注視她們。

那是她們未來的自己——

一個隻會玩賭博遊戲機,一個養著五個孩子,一個單親媽媽,一個正在跟公務員出軌。

未來的自己說,你會一直待在這個小鎮,避免不了你嫌棄的生活,逃脫不了無聊的宿命。

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憧憬的。

所以,青春無聊的根源,來自于未來。

說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理解放金魚少女們的犯罪動機了。

才不是員警聲明中說的那樣:金魚在泳池裡的樣子美。

她們想做的,如第九章的名字,是拯救金魚。

少女們來到金魚攤,問老闆,暑祭之後,金魚會怎麼辦。

老闆回答,會處理掉。

這不正跟她們的宿命結局一樣麼。在最妙的時節展覽一下,時候過了,就遭到遺棄。

Sir認為,這才是少女們拯救金魚的原因。

救金魚,就是救自己。

還不夠明顯?

在把金魚投入泳池後,她們四個也跟著跳進了泳池。

可是,把金魚放進游泳池,真的能救了它們嗎?

而跳進游泳池的少女,又真的能因此而改變人生的軌跡嗎?

算了,別說了。

《金魚》這部片肯定是一個標題黨。

你一直期待看到數百條金魚在泳池裡游泳有多漂亮,看到結尾才發現,一個鏡頭也沒有。

就像是無數個青春,向著非凡的人生勇往直前,還是撲了個空。

導演說,提前把這個答案告訴你,真的很抱歉呢。

於是發個福利,以示安慰——

放完金魚歸來,鏡頭對準少女濕透的襯衫,內裡的春光若隱若現。

如果說她們的人生,已經被固定在一條勻速滑向平庸的軌道上。那麼把金魚放進泳池,只是為自己留下一個不服從的記號——

我不能改變潮水的方向,但我想製造一朵小浪花。

編輯助理:漢斯寂寞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