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要為無籽葡萄正名!

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節。為了孩子吃得方便,很多人都會買無籽的葡萄。不過,網上一直流傳說:無籽葡萄都是蘸的避☆禁☆孕☆禁☆藥,孩子吃了會導致性☆禁☆早☆禁☆熟、不孕不育。還有疑似水果商販和果農對話的視頻為證,視頻中果農說無籽葡萄都是蘸避☆禁☆孕☆禁☆藥的,吃了會導致不孕不育,果農自己都不吃。

這讓很多家長憂心忡忡,不知道還能不能買給孩子吃。無籽葡萄真的是蘸了避☆禁☆孕☆禁☆藥?還能放心吃嗎?

其實,無籽水果的產生和人類使用的避☆禁☆孕☆禁☆藥沒有絲毫關係。無籽水果是通過育種或植物激素處理來達到無籽效果的,並不會對果實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響,也不會使人性☆禁☆早☆禁☆熟或者不孕不育。

葡萄籽是如何形成的?

果實自從它誕生起就有著神聖的任務,那就是保護和更好地傳播包被在其內部的植物幼體:種子。“被子植物”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得來的。有了果實的包被,種子得以更好地傳播,植物也就得以繁衍,也使得我們今天能夠吃到美味可口的水果了。葡萄也不例外。

水果的種子(葡萄籽)在授精以後就開啟了發育的鑰匙,整個子房也在發生變化,整個子房開始膨大疏鬆起來,同時,大量的水和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等)被運輸到膨大的子房壁細胞中儲藏起來。然後,在果實自身產生的激素乙烯的影響下,整個子房變得厚實而多汁,成為了我們吃到的水果。

不過,在新生的水果中,裡面又會包裹新的種子。如此,水果才得以在歷史長河中延續下來。

無籽水果是如何產生的?

水果籽雖然對於水果的繁衍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就不一定是什麼愉快的體驗了。你想想,你在吃水果的時候,突然嚼到一顆又硬、味道又不好吃的籽,會是什麼感受?特別是小孩子,尤其是不到三歲的嬰幼兒,如果吃到,就很可能發生哽噎甚至窒息的危險。

所以,人們也在尋找既能夠阻止種子的發育,同時又不影響果實生長的辦法,這樣就能得到既鮮嫩多汁,又不用吐籽的無籽水果了。

那麼,怎麼做才能去掉籽呢?提前把籽挑出來是一種做法。但是……太麻煩了呀……如果買回來就是無籽的,洗乾淨就吃,那多方便。

懶是一種生產力。為了實現這種目標 ,人類通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發現,還真有辦法可以做到。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使用植物激素。為果實施用一定濃度的植物激素,抑制種子發育的同時促進果實發育;

(2)雜交。通過雜交手段,使得種子不能正常發育,同時給與一定刺激,使果實自身可以產生足夠其發育的植物激素;

(3)選育。這種方法通過尋找植物自身產生的種子不育但能夠自身產生植物激素的突變個體,來生產無籽水果。

至於蘸避☆禁☆孕☆禁☆藥,這種方法根本不可行,網上流傳的說法完全是沒有根據的造謠,人類避☆禁☆孕☆禁☆藥對植物根本不能發揮作用。

無籽葡萄是怎麼做的?

無籽葡萄其實是第一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培育出的無籽水果。

比如,我們常見的巨峰葡萄,它本身是有種子的。但如果在葡萄盛花期及幼嫩果穗形成育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黴素進行處理,便可以抑制種子發育,但不影響果實長大,人們就能獲得無籽的巨峰葡萄。

還有一些葡萄品種,例如“京可晶”、“大粒紅無核”等,由於其本身的變異,在授粉之後,受精胚囊很快停止發育,但果實本身可以產生激素,從而使得果實膨大發育為無籽果實。

無籽葡萄使人性☆禁☆早☆禁☆熟、不孕不育?

既然無籽葡萄會用到赤黴素等植物激素,很多人就會擔心了:植物激素會不會使孩子性☆禁☆早☆禁☆熟、不孕不育呢?其實,這個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

植物激素沒有雌激素、雄激素之分,它們也只作用於植物體,對動物體不起作用。

實際上,植物激素跟動物激素,它們從分子機構和作用機理都有很大差異。植物激素大多是小分子,而動物激素主要是大分子的蛋白質和多肽,兩者的化學結構不同,作用機理也完全不一樣。動物激素只能對動物起作用,植物激素也只能對植物產生影響。就像花粉不會使人懷孕一樣。如果動物激素和植物激素能隨便互相影響,那生物界豈不是亂套了。

而且,植物激素有很強的自限性。也就是,合理少量使用能促進果實生長,但是如果用多了,可能會適得其反,使果實畸形呢。所以,種植戶一般也不會過量食用。

總的來說,無籽葡萄其實是現代農業技術得到的產品,跟避☆禁☆孕☆禁☆藥完全沒有關係;人類使用的避☆禁☆孕☆禁☆藥對植物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無籽葡萄栽植過程中使用的植物激素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作為家長就不必談“植物激素”色變了,葡萄是一種健康的水果,還是讓寶寶好好享受美味的葡萄吧。

本文作者:阮光鋒, 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 科學技術部主任。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家團成員,2016“年度健康頭條號”,頭條號簽約作者。

參考資料:

[1]果殼網.風飛雪.無籽水果是用避☆禁☆孕☆禁☆藥種出來的嗎?

[2]武維華,《植物生理學》

[3]康玉凡.帶你認識植物生長調節劑.

[4]徐愛東,《我國蔬菜中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毒性及殘留問題研究進展》

[5]沈齊英, 呂久琢, 潘九堂.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發展現狀.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01, 9(1): 6-8.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