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父母在生活中這樣教,孩子才能更聰明

回想自己的童年,那個時候沒有各種興趣班,除了正常的學校教育,假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小夥伴在各種玩耍中度過的。特別是每年的暑假,下河抓魚、上山抓知了,這都是我和小夥伴們最喜歡的遊戲項目,大自然成了我們最好的假期“興趣班”。這種野外瘋玩的模式,讓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從小就具備了一種觀察探索自然界的能力,感謝農村環境給了我們這項重要的福利。

這樣的福利,對於現在的孩子們越來越少了,因為他們除了參加正常的學校教育,假期裡就被各種數學、英語,畫畫,鋼琴和舞蹈等興趣班給淹沒了。這也導致很多父母們現在常說,孩子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有時真的想讓他們少學點,但又怕今後缺少競爭力……光聽聽這些話,就覺得現在的父母們教育孩子都有著滿滿的焦慮。

01

這讓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的父母,他們相對于現在的父母來說,這層焦慮感可能會少一些。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的人生中,有一個高中退學的插曲。1894年6月,愛因斯坦的父親因慕尼克的工廠難以為繼,全家移居義大利米蘭。但父親要求15歲的愛因斯坦繼續留在慕尼克,完成高中學業。

當愛因斯坦遵從父親的要求被迫留下來後,一方面他不適應一個人在慕尼克孤零零的求學生活,另一方面他也不喜歡當時的學校教育,老師們也不喜歡他這個學生。因此,第二年,他沒經父母同意就退學了,獨自一人從慕尼克來到米蘭,當他出現在米蘭家裡時,父母都吃了一驚。

退學成了既定的事實,愛因斯坦的父母也只能安然接受。於是輾轉找關係,在瑞士蘇黎世幫他找到了一所學校。在這所崇尚自由教育的學校裡,讓愛因斯坦喜歡上了學習。他寄住在老師溫特勒家,溫老師知識淵博、性格溫和,他喜歡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也很喜歡他們一家人,彼此之間由從師生情誼發展出了深厚的友情。從此,他的成績變得出類拔萃,在這裡他也開始思考時間和空間問題,這個問題最後催生了相對論。

雖然愛因斯坦的退學故事被後人們賦予了很多傳奇的文學色彩,但不管怎麼演繹,它所傳遞的教育理念都是:讓孩子擁有一位良師益友,給孩子創造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去充分學習探索,繼而打開思維,提升認知能力。就如瑪利亞·蒙台梭利說的:“教育不應只是傳授知識,必須用一種新方式釋放人類的潛能。”

02

如果你想讓孩子明白什麼導致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最好讓他在浴缸或水池裡擺弄各種玩具,看著它們浮浮沉沉。還可以問TA:“如果在那條船上放一輛金屬小車,會怎麼樣?”鼓勵孩子們預測和猜想結果,並最終給出拯救泰坦尼克號的答案。這樣做遠比給他介紹泰坦尼克號的示意圖和建造過程要有趣也有效得多。

怎麼才能打開孩子的潛能呢?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開放思維。讓孩子從自身出發認識世界,就如愛因斯坦那樣,孩子其實會按自己的方式學著成為一名科學家的,關鍵在於家長要認可孩子在他能力範圍內做到的事情。

如果孩子指著牛叫狗,不要說:“那不是狗,你連牛和狗都不分?”孩子剛生下來時你怎麼教,長大後也要怎麼教。你要告訴他:“那是一隻牛,牛會哞哞叫!”孩子很快就會意識到,四條腿的動物不一定都是狗,牛和狗各有特點。

關於這樣的教育理念,在《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這套書裡都有涉及。書裡的200個遊戲,涉及到對孩子思維力、認知力、合作力以及表達力的培養。這些遊戲能夠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而且實操性很強,更重要的是讓深陷“教育焦慮”的中國父母,能更好地思考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才是最有價值的。

書的作者是美國的白瑪琳博士,她從事蒙台梭利教育已經超過了50年,被譽為“國際幼教教母”。在她看來,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教育家,給予孩子持續一生的驅動力非常重要。

“教育是一個由孩子自己進行的、自然的過程。教育不是靠聽大人講話,而是要靠親身經歷。”蒙氏教育鼓勵父母通過日常家庭遊戲與孩子互動,這些遊戲強調日常化、可操作性,需要父母耐心與堅持。

03

比如,選一個天氣晴朗的夜晚,帶上手電筒,和孩子一起出門散步。與孩子聊聊夜晚與白天會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夜晚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影子、聲音、氣味發生了哪些變化?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安靜地坐在某處,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讓孩子感受一下周圍的環境。晚上帶孩子散步,是帶他認識周圍世界的好機會。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提出問題、收集線索、講述故事。

如果在散步的夜晚剛好碰上有月亮,和孩子一起看月亮,可以問他:“你覺得明天晚上的月亮會是什麼樣兒?”回家後,可以鼓勵孩子把觀察到的月亮畫在本子上,並標注上日期和時間。最好能堅持觀察記錄一段時間,讓孩子對月亮的陰晴圓缺產生興趣。

在蒙氏教育裡有很重要的一條:傳授知識給孩子並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揭示和開發孩子思維的能力。

再說一個簡單的遊戲:和孩子一起洗衣服,只需要一堆髒衣服和一台洗衣機即可。

讓孩子幫忙,先給髒衣服分類。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可以直接對他說:“我要先按顏色分類。”如果孩子年齡較大,可以和他說:“我要按類型把衣服分開。”然後跟他講為什麼要這麼分類。絲質的衣服要和棉料衣服以及牛仔褲分開,因為絲質的衣服要輕輕洗。

將衣服放進洗衣機後,讓孩子看看要放入多少洗衣液,洗滌不同衣物時都要按下哪些按鈕,哪些衣物需要更多的水清洗,哪些衣物用的水較少。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們不要嫌麻煩,也不要擔心孩子小不明白這麼複雜的東西。遊戲的目的不在於教會孩子洗衣服這件事,只需讓他在旁邊觀察,洗衣服遊戲玩多了,孩子某天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衣服該怎麼洗的。

在這件事上,我有比較深刻的感受。小時候我媽媽做菜時,我經常站在旁邊看,觀察她炒菜的每個步驟。當然,我媽媽並不知道蒙氏教育理念,她也不是把炒菜當成一個遊戲來和我玩,會讓我參與進去。只是沒時間來管我,只要我不吵不鬧就好了。

就這樣日積月累看媽媽炒菜,記得我第一次獨立嘗試做菜,完全憑之前積累觀察的記憶完成的,做得還比較成功,所以,對我來說會炒菜,是得益於之前不經意的積累。

大家可能會覺得孩子就像空瓶子,父母需要往裡面填滿他們成長所需的資訊和技能,事實並非如此。孩子生來就有探索周圍世界的欲望,會抓住一切機會學習關於世界的知識。一歲不到的孩子會經常把抽紙當成玩具,不厭其煩地抽出來,散落一地;又比如他們喜歡翻來覆去往桶裡盛沙土或大米;奔跑著追泡泡;開著水籠頭讓水流個不停……

無論孩子年齡大小,他都能通過看、摸、嘗、聽,嗅瞭解世界上很多的事物,並且會對此展開討論、探索、解釋和實踐。

父母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最重要?教育家瑪麗安·齊默說:“我不‘教’科學;我們要一起高興地研究科學。”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這套書分成4冊,每一冊包括50個遊戲,分經典語言遊戲、數學遊戲、探索遊戲和溝通遊戲。適合2-10歲的孩子家庭使用,父母可以借助這套書,在每天一個遊戲中,盡情開發孩子的各種潛能。

親寶寶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育兒知識、婚姻情感故事,記得關注“親寶寶”頭條號哦,每天都有好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