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父母因為要忙於工作,孩子還斷奶就交給家裡的老人家帶,但因為新舊觀念的不同從而擦出了很多的火花,這裡整理了10條常見的新舊育兒觀,也是引發家庭矛盾最多的幾條,下面來看看有幾條?
一、寶寶把尿問題
媽媽:不需要把尿,太小把尿會傷害到孩子
婆婆:孩子還沒出月就要開始把尿,這樣既可以節省尿片,也可以訓練寶寶自主排便意識。
專家建議:不要硬給寶寶把尿。寶寶在兩歲以後,身體和腎臟才能發育完全,他們才會對大小便產生自控意識。在此之前,寶寶的大小便多為“隨心所欲”狀態,如果硬給寶寶規定排便時間,強行把尿,只會影響他們的發育。所以,把尿要等寶寶有排便欲望時再進行,如果寶寶有反抗表示則應立即停止。
二、寶寶吃鹽問題
媽媽:寶寶一周歲以後才可以吃鹽。
婆婆:寶寶可以吃粥了就要加鹽,沒鹽的東西寶寶吃不進
專家建議:一歲之內的寶寶輔食中儘量不要添加食鹽 寶寶在一歲之前,從母乳和配方奶粉中所獲取到的鹽分足以滿足寶寶自身的需要,如果我們在製作寶寶輔食的時候再添加食鹽,就會增加了寶寶的食鹽攝入量。所以,寶寶的輔食中儘量不要再添加食鹽了。
三、穿衣服問題
媽媽:穿得和大要一樣多或者冬天的時候比大要多穿一件就行
婆婆:寶寶的身體調節差,要多穿衣服
專家建議: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對冷熱比較敏感,調節體溫的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寶寶的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氣候寒冷時,如果保暖不當容易受寒冷損傷,夏季氣溫過高時容易中暑。其實寶寶穿衣的多少也跟成人一樣,冷了多穿,熱了少穿,對小寶寶來講,衣服的增減就要更勤快些,隨氣候變化而增減衣服,寒冷季節穿衣保暖做到能使手腳和腹部暖和就行。
四、生病時的飲食問題
媽媽:生病了不能吃得太複雜,要吃清淡一點
婆婆:生病了就要更加需要補補,什麼雞湯、雞蛋是不怕的,寶寶應該多吃。
專家建議:發熱的治療還是以對症和對因治療為主的,如果體溫很高的話就用些退熱藥物如美林等來治療,注意儘量多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多吃些維生素量高的新鮮蔬果,清淡飲食。
五、滿足寶寶要求的問題
媽媽: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會寵壞他。
婆婆: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不給他就哭鬧,能給就給。
專家建議:合理的要求要儘量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父母可以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去聽育兒講座,也可以給老人看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慢慢地,全家人就能統一教育方式和態度了。
六、包辦問題
媽媽:應該小從就教育孩子基本的生活本領,比如穿鞋子、自己吃飯等等。
婆婆:孩子太小,教他也不懂,自己幫他會節省時間。
專家建議:不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做一半、留一半,給孩子提供接近勞動者和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是培養和訓練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做的那一半,是家長給孩子樹樣板、指明的方向,是引導性的示範;留下的那一半,是培養孩子自立、勤勞的機會,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過程。
七、紙尿褲問題
媽媽:現在的紙尿褲都做得很好,透氣性很好,而且方便。
婆婆:紙尿褲不夠透氣,會把孩子的屁股悶壞,而且不環保,應該用尿布。
專家建議:採取在不同的時間段給寶寶使用不同尿布的做法。如陰雨天和夜晚睡覺時可以使用紙尿褲,以省去天氣潮濕,尿布不易幹和夜間頻繁更換尿布的麻煩;天氣晴朗的白天可以給寶寶使用布尿布,畢竟布尿布的透氣性和經濟性是紙尿褲無法替代的。
八、奶粉問題
媽媽:孩子戒掉母乳後應該添加奶粉增加營養
婆婆:奶粉太上火,而且現在奶粉的問題太多,孩子吃飽飯就行
專家建議:正常情況下,寶寶斷奶後要喝配方奶粉,最好到三周歲,因為配方奶粉調整了蛋白質和脂肪結構、鈣磷比例,又添加了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核苷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嬰幼兒生長發育必需的成分。
九、餵飯問題
媽媽:寶寶一歲以後就要慢慢培養自己吃飯的本領,不能老喂。
婆婆:孩子還小,讓他自己吃會把周圍弄得亂七八糟的,而且自己吃的時間太長。
專家建議: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到了1歲以上,飲食量不斷增加,對各類食物的適應能力漸漸增強,咀嚼功能逐步建立,對食物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辨別力,這時小兒就開始有自主進食的渴望。在這一階段,小孩逐步成為進食的主體,家長的作用應從主導轉變成輔助作用,通過鼓勵和協助小孩進食,讓小孩感到進食的快樂,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