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嘴對嘴親吻寶寶
通過直接親吻寶寶的嘴巴來表達愛,其實只會增加寶寶患病風險。與嬰幼兒應該避免任何一種形式的唾液接觸。
2. 天熱就要剃光頭
頭髮可是孩子的天然保護傘,沒了頭髮,曬傷、意外傷害、蚊蟲叮咬的可能都變大了。
3. 不管多熱都不能給寶寶吹空調、開風扇
寶寶雖然小,適當地開空調降降溫還是有必要的,一般和室外溫差保持在 5-7 度就可以。
4. 天再熱也不能光腳丫
真的不用擔心寒從腳底起。
5. 寶寶要和大人同床睡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是,嬰兒與父母同室不同床,可以把寶寶的床放在離爸媽比較近的位置。
等到 2 歲之後到 4 歲之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分房睡。
6. 大人嚼碎了東西給孩子吃
寶寶自己會吃,吃得慢一點也沒關係呀,直接嚼碎了喂,也會直接有唾液接觸,真的不建議。
7. 媽媽感冒了就不能餵奶了
感冒了確實不建議和寶寶親密接觸,尤其不要親寶寶,但可以選擇戴好口罩、勤洗手,感冒的媽媽也可以繼續餵奶哦。
8. 總覺得寶寶缺鈣,常年補鈣
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來說,正常吃奶就可以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並不需要額外補。
9. 未滿月嬰兒不能外出
如果你實在擔心,出去的時候多留心,說不定寶寶出去會很開心呢。
10. 睡覺磨牙,肚裡蟲爬?
很多小一點的孩子都有磨牙症,一般隨著年齡增長,比如 6 歲左右的時候,大概就會消失,不需要過多干預。
11. 紙尿褲不透氣,開襠褲更涼快,把屎把尿對孩子也更好
開襠褲,不衛生,不雅觀,還有損于孩子的隱私。
12. 不困不用睡
如果真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寶寶看起來好像不困,玩得很興奮、很開心,這其實可能是過度疲勞的表現之一。
13. 堅決不能讓寶寶吃手手
如果小寶寶只是偶爾吃一吃,沒給自己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家長也不用特意制止。
如果最近發現寶寶忽然吃手變嚴重,爸媽們就要考慮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增加了孩子的情緒壓力。
14. 總以為孩子吃不飽,一哭就餵奶
孩子哭了不等於就是餓了。
孩子哭了,先找找原因,然後也好按需滿足他嘛。
15. 寶寶一定要穿的比大人多
一個月內的寶寶可以多穿一點,比大人多穿一層就可以;一個月以上的寶寶,靠摸汗(摸後背)來決定穿衣多少就可以啦。
16. 寶寶不吃鹽沒力氣,所以輔食裡得加鹽
寶寶在一周歲之前,所有的吃的裡都不需要額外加任何形式的鹽,包括各種味精、兒童醬油等。
太早加鹽,對寶寶的腎臟來說是一種負擔。
17. 打呼嚕說明寶寶睡得香
如果打呼聲比較輕微、均勻一致,也不影響寶寶睡眠,倒也沒問題。
但如果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鼻中隔彎曲、鼻甲肥大)而打鼾,而且給寶寶睡覺也是個影響,爸媽們就要引起注意了。
18. 洗澡中途離開寶寶
如果洗澡的時候有其他事情要做,一定要抱著寶寶一起,任何情況下都別把寶寶一個人留下,以免意外發生。
19. 寶寶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小寶寶出生後,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給予關心、擁抱和愛。
20. 摸手腳判斷寶寶冷不冷
上面已經說到啦,想知道寶寶冷熱,摸的是後背,而不是手腳。
大多數的手腳冰涼只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而不是身體有啥問題了。
21. 用酒精擦身體降溫
酒精擦身體確實能讓寶寶涼快,可這種做法可能讓寶寶酒精中毒,值得嗎?
22. 捏鼻子讓鼻子更挺
這個方法真的不管用。
23. 剪睫毛讓睫毛變長
每個人的睫毛長度和捲曲度,都是由基因決定的,這是命。
24. 六個月後奶水沒營養
6 個月後,母乳確實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了,但6 個月之後母乳依然是寶寶絕大部分的營養來源。
25. 常給寶寶喝煮菜水、米湯、肉湯
營養不在湯裡,主要還是在菜裡、肉裡、米里。
26. 防痱要擦松花粉、玉米粉、十滴水、花露水
寶寶長痱子,處理原則就 6 個字:清潔、降溫、保持乾燥。
27. 寶寶學走路要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的孩子,獨立走路的時間反而更晚。
28. 白天也要拉窗簾不需要。
29. 黃連水可以去“胎毒”
寶寶就沒有什麼胎毒。
30. 照顧寶寶只是媽媽的責任
照顧寶寶是——爸爸媽媽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