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中伏丨艾灸這幾個穴位,冬病夏調靠“熱養”

小暑沒走多久,入伏也才剛過,轉眼間大暑和中伏又叕叕地來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即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大暑+中伏

中伏首日,恰逢大暑節氣,美麗的邂逅。

大暑:7月22日,農曆六月廿九。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薑,燒伏香等習俗。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一段時間,有“熱在中伏”的說法。

此時的天氣特點:高溫+多雨+炎熱。

中伏遇上大暑,簡直是熱上加熱,但於養生來說確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中伏是冬病夏治·三伏灸的黃金階段,大暑則是夏日節氣養生的關鍵收尾階段,如果能把兩個時段的養生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中伏與大暑節氣的養生特點

1.大暑要熱著過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們要順著陽長的規律,採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2.遠離邪寒

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薑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紅糖一起沖泡後服用效果更好。

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裡。儘量不用冷水洗頭洗腳,下雨天避免淋雨,因為冷水最傷陽氣。

3.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2℃~45℃為主,溫暖舒適為宜。

4.喝熱茶

炎炎夏日,一杯熱茶最能解暑消渴,這是因為熱茶利於汗腺排汗,可以達到散熱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5.出熱汗

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並且有助發汗。夏天要“以汗制汗”,因為依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夏天氣要外泄,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鍛煉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

6.女性更要“熱養”,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陽氣不足,又以血為用,更要注意補陽氣,因為氣能生血。因此,夏日裡女性也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調,多運動,做蒸氣浴等,達到出汗排毒的目的。女性夏季莫貪嘴,防寒保暖很重要

此外,艾草乃純陽之物,是被幾千年來的實踐所驗證的養陽扶正氣的中醫養生方法。用艾灸關元、中脘、大椎、足三裡、三陰☆禁☆交等穴位,也能起到很好的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從而補充人體所需陽氣。

7.保健灸

大暑過後,進入長夏。中醫認為,長夏屬土,而脾也屬土,與脾相應,因此長夏最宜養脾。而濕則是長夏的主氣。此外,從氣候環境看來,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水汽上騰,濕熱交蒸,汗液難以蒸發、排泄,使得我們體內濕氣大增。

因此,長夏保健,當先健脾以袪濕,可選擇艾灸脾俞穴。

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臟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氣的作用,使脾運化水濕功能正常,將身體多餘的水分轉輸到肺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體外,令濕濁消散。

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所以“養心”也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點。

暑天“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如聽悠揚的音樂,看看優美的圖畫,或練練瑜伽、打打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艾灸心俞、神門、內關等穴位有利於降心火,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