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場舞火了?應該怎麼發展?著名民俗學家周星認為,廣場舞有很強的自娛性,是中老年人群重要的娛樂健身方式,應該維護廣場舞的多樣性。
近日,中國藝術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近300名中外專家就“舞蹈美學與舞蹈人類學”、“造型藝術”、“民俗與表演藝術”等議題展開研討。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交流學部教授、中國著名民俗學家周星就廣場舞等中國的大眾舞蹈進行了深入分析。
廣場舞為什麼火?
廣場舞,顧名思義,是指市民大眾利用閒暇時間在廣場、公園、步行街、十字街頭等城市公共空間即興跳舞的一種社會現象。
談起廣場舞的起源,周星概括道:20世紀80-90年代,農村改革的成功和傳統文化的復興,使得初步實現溫飽的郊區或城鄉結合部的農民,常以秧歌舞“進城”的方式表達喜悅,奠定了廣場舞發展的基礎。90年代中後期至21世紀初年,伴隨社會經濟發展,城市的廣場文化建設、社區文化活動日益增多,廣場舞應運而生。2008年,隨著北京奧運會在全國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廣場舞建成規模,發展成深受百姓喜愛的集體性文體活動。公開資料表明,中國的廣場舞愛好者人數已近億。
為什麼這麼多人愛跳廣場舞?經過調查,周星發現,高達80%的參與廣場舞的受訪者表示“喜歡跳舞”,“舞蹈成為了生活的調味劑”。
周星說,自改革開放以後,各種舞蹈形式相繼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當前,中國的各大、中、小城市,活躍著為數眾多的舞蹈愛好者。他稱,廣場舞主要基於個人興趣,以自由、自願為前提,不需要太多設施,為舞蹈愛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每一處廣場舞,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舞蹈社群在組織活動”。
他指出,作為一類集體舞,儘管廣場舞要求參加者的動作達到基本一致,但並不是一種既定的舞蹈形式,它沒有統一的舞曲、舞步,對於同一支舞曲,也可以有不同跳法,人們可隨著音樂隨性手舞足蹈,“廣場舞是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街頭舞會”,是一種無特定意識形態背景的社會娛樂現象”。
大媽為何愛跳廣場舞?
“大媽跳廣場舞”已成當下流行甚廣的一種固定搭配,雖然不乏夾雜著戲謔、調侃之意的網路傳播在製造噱頭,但中老年群體的確是廣場舞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據統計,廣場舞的參加者多為女性,以45-65歲前後居多,不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較少。這意味著,參與者大體屬於中老年人群中相對年輕的群體。
周星說,隨著中國城市社會迅速地進入老齡化時代,廣場舞深受中老年群體的歡迎,是中老年人戶外活動的重要選擇,“很多人是為了鍛煉身體”。
在某些城市進行的調查表明,廣場舞群體中大部分人有疾病史,超過60%的參與者感到跳廣場舞有助於改善健康指標;絕大多數參加者均認為,長期參加跳舞能獲得愉悅感,有助於預防和減少疾病,進而減輕醫療負擔。
周星說,廣場舞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消除中老年人的孤獨感,甚至成為閒暇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安度退休後的晚年生活。
“已經成為一種娛樂方式,一種休閒活動”,周星說。他認為,自娛性是廣場舞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比起展示舞姿給圍觀者,“自娛自樂更重要,這也是中老年婦女跳廣場舞、而且如醉如癡的根本動機”。
廣場舞應該怎麼跳?
隨著廣場舞成為都市新寵,音響擾民、占道等爭議,逐漸將其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談及廣場舞的長遠發展,周星說,廣場舞的志向是參加者自身的健康、娛樂、幸福與身體之美,不是單純為了表演、展示,或其他任何目的。他說,有些地方、部門日益頻繁舉辦的廣場舞“大賽”,對於推廣和普及廣場舞健身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賽場舞蹈”一般是根據比賽規則來設置動作,有可能束縛廣場舞的自由性,促使其固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