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超人,就是比人更牛一點的人,那超廣鏡頭,就是比廣角鏡頭更牛一點的頭了。
一般來說,鏡頭的焦段會分為這麼幾類:
135-200mm
這類屬於長焦,一般拍攝人像、人文、動物、建築細節,老法師們喜歡用這個焦段去打鳥、打荷花、打靚妹、打各種東西,打的不過癮,就加倍用到400mm、600mm。
35-135mm
這類屬於中焦,沒錢的小夥伴,就特別中意這個焦段的鏡頭,進可攻退可守,屬於嘛都能成,幹嘛嘛不精的“大拿+錘子”混合體。其中50mm的視角與人的視角最為貼近,所以物美價廉的50mm的1.8也是備受追捧,正所謂省下一頓自助餐,你就擁有大光圈。
17-35mm
這類屬於廣角,喜歡拍建築、風光、星空的野外風光檔必備。湊齊大三元,贏取白富美,但這個焦段因為跟人像不太沾邊,所以一般不容易獲得老婆的批准。銷量不如上兩種。
10-17mm
就是今天說的超廣角了,它拍出的場景,會很大、很大、很大,旅行君知道,你們都喜歡大,對吧?
(以上均為旅行君此次用超廣鏡頭拍攝)
但是,想大就得花錢,比如佳能的11-24mm,18000大元。比廣角(17-35mm)鏡頭一般要貴上一倍甚至幾倍。
所以,旅行君篤定的認為:玩超廣的,一般都是在家裡比較有地位的,有話語權的,有財政大權的。
旅行君雖然家裡地位不穩,但有了上次法國之行拿著24mm在教堂裡長籲短歎的前車之鑒,這次想著怎麼著也要風光一把。
正好不久前適馬推出了ART 12-24mm F4 DG HSM,於是果斷搞來一顆,到手一看,不禁大呼:
真TMD大
恩,旅行君說的是體積。
在它的身邊,17-40感覺就樸實很多。
球型燈泡頭,只能使用插片濾鏡了。
全金屬的身條,體重不輕,但給人一種穩重耐操的踏實感。
11組16片(理解為越多就越好)光學結構中內含5片FLD鏡片(特級低色散鏡片,類似佳能的螢石鏡片,高端貨的象徵)、1片SLD鏡片(特殊低色散鏡片,就是比FLD稍微差點,畢竟廠家也得吃飯)和1片非球面鏡片。
而它們的作用,就是防眩光、防畸變、光圈全開下畫質依然銳利鮮明。
配置就不多說了,感興趣去網站看測評就好,旅行君的目的,是讓大家,看看擁有一顆超廣角,你的世界將會變得多大!
室內拍照
對於中規中矩的焦段來講,在室內拍照,通常不太夠用。要是碰上個恢弘的大場景——比如教堂,那就更尷尬了。想拍廣又不夠廣,那種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真的讓人很沮喪。
但超廣則會帶給你另外一種體驗,上收屋頂,下收地板,會帶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視覺震撼力。
可以利用超廣角的誇張視野,將室內裝飾拍出線條感。
為畫面攝入更多的元素。
建築拍攝
拍建築,拋開天氣、光線什麼的不聊,旅行君只說一點最致命的要素——路人甲。冷門的建築還好,要是熱門旅遊景點,從來都是人頭攢動,你怎麼才能拍一張畫面乾淨的照片呢?那你可以選擇超廣角,因為,他可以在離建築足夠的近的地方拍攝,並且還能把建築完整無誤的收入畫面。
緊挨橋欄拍攝,躲過了過橋的行人。
這張是在聖家堂前方檢票口處仰拍,旅行君後期還裁了一點,超廣的威力可見一斑。
拍倒影的時候,有沒有過一種尷尬?天地兩難全,到底如何選?
很多人都知道聖家堂前面有個小水塘可以拍倒影,也有很多人去拍,但能成功拍到這個角度的人卻不多——因為鏡頭收不進來。但利用超廣角,就可以輕鬆辦到。
把主體放在了中間,幾乎是沒有畸變的。
風光攝影
拍攝於塞維利亞 f22 1/80秒 ISO-250 +0.7ev
風光攝影講究的就是好山,好水,好陽光,最關鍵是要拍出氣勢,而超廣角自帶的“誇張”屬性,無疑是對這種感覺最好的烘托。在超廣角的風景中,沒有主題,整體就是主體。
拍攝于哈恩 f16 1/80秒 ISO-200
喜歡星芒的同學,使用超廣角減小光圈很容易就可以在畫面中壓出星芒,將太陽卡在建築物的交界處,或者索性對著太陽直接拍。
拍攝於科爾多瓦 f22 1/20秒 ISO-500
拍攝於格拉納達 f22 1/20秒 ISO-250
暗光拍照
拍攝於格拉納達 f6.3 1/13秒 ISO-3200
光線不好怎麼辦?提高ISO;再不夠怎麼辦?放大光圈;還不夠怎麼辦?降低快門;手殘怎麼辦?超廣角不怕你手殘。
以前旅行君講過,安全快門和焦段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焦段越廣,安全快門的時間約慢,那麼12mm端的超廣角,也就意味著在理論上手持1/12的快門速度,也是可以保證畫面不虛的。
拍攝於塞維利亞 f4 1/30秒 ISO-1000
而超廣更有用的地方在於,即便是暗光的情況下,你也可以使用小光圈,來保證畫面整體的清晰度,以及——壓星芒。
拍攝於巴賽隆納 f8 1/20秒 ISO-2500
比如這張照片,就使用f8的光圈,1/20秒的快門速度,以及ISO2500。
小光圈可以將聖家堂天頂的光源壓出漂亮的星芒,在保證快門速度的情況下,ISO降低了一檔由3200變成2500,畫質也可以有所改善。
旅遊拍照
這次旅行君帶了三顆鏡頭12-24 f4、24-70 f2.8、70-200 f2.8,你可能會問,帶這麼多鏡頭幹嘛?24-70是標準的旅遊鏡頭,一顆就夠了。
但事實上,這次旅途中拍攝的照片,70-200用的最多,大概50%。12-24其次,大概40%。而24-70在本次旅途中只使用過1次。
很多人都喜歡在旅途中,去一些別人去過的機位拍攝別人拍過的照片,所以,當你在網上搜索一個地方的時候,搜索出來的照片往往是同機位同角度,只是天氣不同罷了。
但利用超廣角鏡頭,即便是在同機位,你也可以拍出完全不同的視覺影像。
所以,如果你有心要在旅途中拍攝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照片,就別怕沉,別怕累,放棄標準鏡頭。
一分錢掰兩半花
是的,最後旅行君要說,業餘愛好者。買就買個性價比更合適的,比如這枚ART 12-24mm F4 DG HSM,和原廠11-24差了一點焦段,但在畫質上幾乎不輸原廠,價格兩者卻相差一倍。
如果銀子有限,適馬12-24mm f/4.5-5.6 EX DG HSM II還要再便宜一半。
你又不是專業攝影師,幹嘛跟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