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精讀君想問你3個問題:
閱讀既要快,又要慢,關鍵是知道何時快、何時慢,你怎麼看?
閱讀有4個層次,你知道嗎?你現在在哪個層次?
精讀君自2016年11月26日發佈《成長日課》,此前已介紹了前10課,分別是《目標》、《輸出》、《成長》、《資源》、《學習力》、《量化回饋》、《自律》、《習慣》、《拖延》、《時間》,讀友們可以點擊閱讀。
《第12課:閱讀品質》
Q1:提升閱讀品質,閱讀要做哪些準備?
A:
1、閱讀前,確定閱讀目標。閱讀目標決定閱讀方式,一位元讀者要追求的閱讀目標——僅為了消遣、還是獲得資訊、或增進理解力——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
假如你只是娛樂休閒,你可以很輕鬆地翻閱一下瓊瑤的書;假如你是一個學者,要研究瓊瑤的愛情小說,研究裡面的主題,那麼你很可能就得像對待一本學術著作一樣仔細閱讀,甚至要做筆記。
所以,根據你的閱讀目標,同一本書可以很迅速很簡略地讀,也可以很認真很細緻地讀。
2、閱讀前,先問問自己,我關心的到底是什麼問題。因為只有具備真誠的問題意識,才能將你引向真誠的閱讀。
黃鐵鷹說:讀管理書的最好方式是林彪學毛主席著作的方法:“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讀任何書都一樣,帶著問題閱讀,才不會被圖書的海洋淹死。如果你發現你的會計知識不夠,那就找一本有關會計的書看一看;如果你的銷售知識不足,那就讀一讀市場學;如果你不理解世界萬物之間的聯繫,就看看哲學書籍。
劉瑜也主張一種從經驗、從問題出發的讀書態度,認為我們讀書不求醍醐灌頂,更不要指望書架上會有什麼“神明”,只要每一本書能推進一小點知識,或帶來一個小啟發就足矣。
因為閱讀在很大程度是為了運用,如果書讀而有用,我們就會有成就感,在讀新知識的過程中,也更容易讀進去。
3、告訴自己做一個主動閱讀者,帶著4個問題去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艾德勒和範多倫認為,主動閱讀就是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
閱讀時你要提出以下四個主要的問題:①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②作者具體說了什麼,怎麼說的?③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④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瞭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那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被動的閱讀者,一個直觀的判斷標誌就是“被書催眠”。這種被動的閱讀過程往往是這樣的:取一本書,無論是什麼主題,然後爬上床,找個舒適的坐姿,調整好燈光,然後翻開書本開始看……十幾分鐘之後,你感覺到了困意,於是,放下手中的書本,倒頭睡覺去了。
Q2:怎樣掌握閱讀的流程和方法?
A:
1、瞭解閱讀的四個層次。《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即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雖然作這樣的劃分,但往往四個層次的閱讀是同時發生的。劃分主要便於讀者確定每種層次的閱讀側重點。第一個層次是基礎閱讀,主要是小學學習的閱讀技巧。在這個階段,讀者主要需要弄清楚文章句子的含義。
2、學會檢視閱讀,這一層次強調的是概覽,是對全書的整體把握。包括書籍主題、目錄結構、作者介紹、重點章節和邏輯線索。在這裡最主要的目標,是決定這本書是否值得進一步讀下去。如果需要,則繼續快速流覽全書。
這裡要遵循一條重要的閱讀規則,即頭一次面對一本書的時候,無論難易,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考。
反思以往的閱讀,我們經常會因為某處的不理解而“逗留”,尤其是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讀著讀著,可能漸漸就會失去讀下去的勇氣。其實,大可不必擱置。
通讀一遍,就算只理解了一半,甚至更少,那也比什麼都不瞭解要好。有了概貌式的整體瞭解後,再回過頭來解決之前不理解的部分。
3、掌握分析閱讀,這一層次,著重關注理解,要“精確、無偏差”地辯明作者表達內容,即你是如何理解這本書的。包括三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通過“閱讀書名”、“檢視閱讀羅列大綱”、“尋找作者的意圖”等方法找出這本書在談些什麼。在開始閱讀之前就獲得一些基本的資訊。
例如華羅庚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翻閱,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再舉一個例子,作者吉本有本書名為《羅馬帝國衰亡史》。現在請問:為什麼該書的第一章叫做:《安東尼時代的帝國版圖與武力》?研究人員詢問過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然而參與者對此卻毫無頭緒。
其實答案很簡單,只是他們並沒有看出整本書的書名既然叫作“衰亡史”,敘事者當然就應該從羅馬帝國極盛時期開始寫,一直到帝國衰亡為止。他們無意識將“衰亡”兩個字轉換成“興亡”,他們甚至很困惑於書中並沒有提到羅馬共和國,那個在安東尼之前一個半世紀就結束的時代。事實上,如果他們將標題看清楚一點,就算以前不知道,他們也可以推斷安東尼時代就是羅馬帝國的巔峰時期。
②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一本書是由一個個單字組合起來的。理解一本書,你就需要理解這本書各個單字所代表的詞義。因此,首先需要找出重要單字,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當你通過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後,你就可以抓住作者的關鍵主旨,繼而明白作者的主張。由此,你就會知道作者在這本書中要說的是什麼了。
例如愛丁頓的《物理世界的本質》一書出現“閱讀”這兩個字的時候,他談的是“儀錶閱讀”,即專門以科學儀器上的指標與儀錶為物件的閱讀。但是,作者在書中提到“閱讀本質”。此時,你就需要注意到這裡的“閱讀”已經轉換為另一個意義了。讀者與作者在詞義上達成共識時,溝通才能完成。
理解詞義,首先你要判斷這個字是只有一個意義還是有多重意義;其次,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經瞭解的所有字句,來推敲出你所不瞭解的那個字的意義。
③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主動閱讀者不會因為已經瞭解一本書在說些什麼而停頓下來;相反,他們會做出評論,提出批評,這樣才算真正讀完一本書。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對作者的論點提出異議時,有以下四個評判標準:一是知識不足:缺少某些與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知識;二是知識錯誤:作者所說的事實其實是錯的或是不可能的;三是不合邏輯:推論荒謬或者是結論與前面的理論缺乏連貫,或者是前後矛盾;四是分析與理由不完整:作者在解決他一開始提出來的問題中存在明顯的論述不完整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避免可能會帶進去的情緒,否則就流於情緒化而不是在說理了。要知道,與作者對話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從中學到內容,增進知識。
分析閱讀雖可分為三個階段,但它們卻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當你熟練掌握分析閱讀的技巧後,你就不該將“階段”一詞當作一個前後順序的概念。因為真正實際的讀者是一次就完成所有的階段。
4、學會主題閱讀,這一層次,是閱讀的最高層次,是為解決某一問題,從多本書籍中尋找思考,需要多種技巧並用。每本書都互有所長,也互有所短。主題閱讀,能夠避開單本書可能的視角缺陷,在更大範圍內、更系統地認知這個主題。這裡有三個關鍵點:
①界定“同一主題”。我們需要的是聚焦主題的書籍,換句話說,從一本與主題正面相關的書籍上獲取的資訊,才能夠滿足我們的閱讀需求。
例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和司湯達的《帕瑪修道院》都有談到拿破崙戰爭,但是這兩本書很明顯不是重點在談這場戰爭。在這兩個故事中,戰爭只是提供了一個環境或背景,故事的本身所談的是人類的生存與掙扎。
②主題閱讀前的準備。檢視閱讀是主題閱讀中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一旦你檢視過,確定某些書與你研究的主題高度相關後,你就可以開始做主題閱讀了。
③展開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找出相關的章節。在你已經確定哪些書高度相關之後,主題閱讀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把準備階段確定的書籍再檢視閱讀一遍。你的目標是找出書中與你的主題極為相關的章節。因為在主題閱讀中,你關心的主題才是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第二步,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主題閱讀中,你面對的是許多不同的作者,他們每個人不可能都使用同樣的字眼來闡述同個主題,所以這一步驟就是要由你來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彙,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從某種程度上說,主題閱讀是一種大量的翻譯工作,幫助我們瞭解所有的作者,進而解決我們的問題。
第三步,厘清問題。當我們在不同作者間建立起達成共識的詞義後,我們需要進一步建立起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們的主題說得比較明白的問題,然後讓那些作者來回答這些問題。
一般情況下,羅列問題可參考以下秩序:首先,闡述我們在研究的概念,或者現象的存在與特質;其次,這個現象是如何被發現的,或這個概念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最後,回答前面問題所產生的影響。
第四步,界定議題。如果一個問題很清楚,如果我們也確定各個作者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回答——不論贊成或反對,那麼這個議題就被定義出來了——即介於用這種方法回答問題的作者,和用另外一種(可能是相反的)方法來回答問題的作者之間的議題。
如果檢驗過後,所有的作者提供的答案只有正反兩面的意見,那麼這個問題算是簡單的問題。但是,對一個問題通常會有超過兩種以上的答案。
在“進步”的例子中,針對問題“歷史真的有‘進步’這回事嗎?”,基本上會有三種不同的回答:是、否以及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根據作者的觀點來做具體分類。
第五步,分析討論。針對我們界定的議題展開討論,即從我們檢視過的書中找出支持我們問題的答案。只有如此做了,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問題。
以上就是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它們缺一不可,因為只要漏掉其中一個步驟,主題閱讀就會變得很困難,甚至讀不下去。
思考題:
①你是個高水準的主動閱讀者嗎?
②你是否做過主題閱讀?
【拓展閱讀】
1《 如何閱讀一本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了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
2《 毛姆讀書隨筆 》
《毛姆讀書隨筆》主要選自毛姆的三部重要散文作品,即《總結》、《十大長篇及其作者》和《書與你》,多為毛姆的讀書心得和感想,而且寫得比較隨意,不拘一格,故稱為”讀書隨筆”。
3《 書讀完了 》
本書從金克木生前約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選出有關讀書治學方法的文章50餘篇,分“書讀完了”、“讀什麼書、福爾摩斯讀書法”、“怎麼讀書?讀物?讀人”三輯,其文說理敘事,皆清秀流利,全無晦澀難懂之處,普通讀者循序漸進,或可一窺大家通人治學讀書之堂奧。
4《伍爾夫讀書隨筆》
這本書主要選自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三部重要散文集,即《普通讀者》、《普通讀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間》,多為伍爾夫的讀書心得和感想。主要內容包括:如何讀書,書和女性☆禁☆生☆禁☆活有何關係,如何看待名字名作,以及如何評價當代文學。
5《閱讀的故事》
該書被《亞洲週刊》評為十大中文好書:唐諾的“強項”不在記憶力,而在談天說地的“隨意性”,儘管敘說主線不離書、閱讀與寫作,也談時政,但惟其娓娓道來的恬淡,才深具震撼力,才能談出創意與精彩,道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