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遊景點好吃不好吃小吃盤點11: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確實是有“廟”的,供奉著道教的城隍爺,每日裡也有香火彌漫,信眾往來,不過嘛,去逛城隍廟的人,大多走不到那裡去,一路上的誘惑實在太多,況且還有人山人海的互相阻攔,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這個廟是真的存在。名聲在外,很多人不知道去城隍廟是去幹什麼的,等逛了回來,回憶起來也只有人山人海,不知道大家擠來擠去都幹了些什麼,去看人嗎?去吃小吃嗎?肚子倒是不會餓著,可到底吃了些什麼下肚呢?也是一片茫然。在此,就幫去過的朋友回憶回憶,幫沒有去過的朋友,展示展示,去城隍廟,擠進人堆裡,你可能看到的小吃是哪些吧~

如果你家鄉的小吃,出現在裡面,一定不要好奇,這才是上海這個城市的性格嘛。

寧波湯糰

皮糯餡足,店大呢也不欺客,幾隻湯圓裡,該有的內容都有。糖的鹹的肉的,任君選擇,麵湯裡一撈,個個都是團乎乎的小胖子。只要不是暑天,端兩隻團子吃起來,總不會太差。

小籠

蟹粉小籠、灌湯小籠,味道如何就不去論了,首先樣子就做的玲瓏喜人,這也是其他景點小吃節需要學習學習的,起碼色相還是要做的對得起遊客才行。

煎餅

北方煎餅的南方製作版本,工具、用料、手法儘量靠近北方煎餅,但是吃到嘴裡,百般不是那個味,還是差在麵粉上頭。

豆腐腦

乳鴿

香炸乳鴿、酥烤乳鴿和炸鵪鶉一樣,相對其他品種的小吃來說,在城隍廟紮根的時間要長一些,幾乎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不過做法肯定早就變化過幾次了,這就像炸雞腿一樣,饞人的作用比較大,味道就是一個肉香,要說好吃到哪裡去,也不至於。

三丁包

用五花肉丁、筍丁、雞肉丁做餡兒,面皮有韌勁而又鬆軟,滿口油香而不膩,是正宗的三丁包子,你在城隍廟看到的三丁包子大多只能老實本分的稱為包子。

蒸點

粢飯糕

相比較外皮香脆內裡軟糯的粢飯糕,我更喜歡的是糍飯團,用糯米包裹住油條的一種吃法,不過賣得不多。

排骨年糕

年糕幾乎一年四季都有配菜可用,過年過節平日裡,就吃排骨年糕,夏秋季節吃毛蟹炒年糕,很考手藝。春天呢,正好吃上新鮮出頭的薺菜炒年糕了。在城隍廟的小吃裡,排骨年糕幾乎是家家都有的“點心”,手藝參差不齊,大多做的都是肥膩不堪,排骨被厚厚的麵糊裹起來,分量要麼極少,要麼肥瘦比例嚴重失調,總之是不好吃。年糕也沒有好味道,不如到其他路上吃好。

香酥雞

桂花拉糕

油墩子

也就是蘿蔔絲餅。

開洋蔥油拌面

開洋是用鹽醃制以後曬乾的蝦米,用香油和蔥炸香,淋在麵條上,就是上海家常的一道拌面,與其在城隍廟吃,不如自己在家做咯。

生煎包

擂沙圓

煮熟的湯圓,裹上一層糯米粉、赤豆粉、黃豆粉等,就是擂沙圓,類似重慶的三大炮,是糍粑湯圓的另一種吃法。

蹄髈

糟田螺

城隍廟的糟田螺大多是煎好“尾巴”的,借助牙籤,或是直接用舌頭使巧力,肉就可以輕鬆的滑入口中,建議去大的名店裡吃,糟料原料有保障一些,還確實能吃到汁香肉美,小有回味的田螺。

眉毛酥

眉毛酥據說是因為像眉毛所以叫這麼個名字,我看著更像貝殼,裡面裹有肉絲、筍絲、香菇絲。如果是豆沙的,也會很好吃。

麻球

單檔雙檔湯

單檔指的是湯裡有一個百葉包加上一個麵筋,雙檔呢就是兩個百葉包加兩個麵筋,湯頭是用香菇、筍子和肉骨吊出來的,起鍋撒上汆水的蔬菜和芫荽,清淡得讓北方人不想看,倒是別有一種鮮美。配著點心小籠吃,很有上海人悠閒時的那一股味道。另一種叫油豆腐線粉湯的,不知道和這個湯是不是就是同一種吃食。

崇明糕

高橋松餅

雙釀團

蘭花豆腐乾

醉蟹、蒸蟹

豆腐花

梨膏糖

聽起來像中藥,實際成分中也確實有不少藥材。是將砂仁、佛手、茯苓、半夏、桔梗、杏仁等和白糖混合以後,加上梨水,熬成的糖稀。可以裝瓶密封放在陰涼處,要吃的時候舀一勺調水喝,也可以等待冷卻以後切成方糖食用,據說有潤肺止咳的效果。

雞鴨血湯

醬拌麻糊

麻糊似乎就是河南的麻腐,像涼粉塊一樣,可以炒著吃可以拌著吃。本身沒有什麼味道,全靠佐料。

雞粥

奶油五香豆

列出的這些,只是城隍廟小吃裡的滄海一粟,何況還有酒店裡的各種吃食。對於我來說,城隍廟光是看看就飽了,人多得讓人只想跑出來,全國小吃最密集轟炸的地方,大概就在這裡了吧?

(圖片整理自網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