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 溝通 方式
共 1722 字,建議閱讀時長 4 分鐘
孩子還小的時候,白白胖胖很可愛,乖巧又粘人。父母心裡也是充滿了期望,時不時想像一番孩子長大後的有出息的樣子。
可當孩子長到4、5歲的時候,畫風卻突然變了,跟當初想的完全不一樣:
整天連滾帶爬,早上換的乾淨衣服絕對撐不到中午;學會了頂嘴,小嘴叭叭的,幹什麼都有理兒;脾氣跟個“小倔驢”似得,越不讓幹的事情越去插一腳……
淘氣點也就算了,可最讓父母們疑惑、煩心的是:孩子越管越不聽!好聲好氣說吧,孩子不拿你當回事兒;嚴厲批評他吧,雖然嘴上認錯了,可過幾天還是老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優媽先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小知識——“別去想那頭粉紅色的大象”。
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實驗名稱就叫“別去想那頭粉紅色的大象”。心理學家召集了一大批志願者,然後告訴他們:“在你們面前這所房子裡,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要求你們克制一下自己的思維,不要去想這件事,一次都不要。”
結果志願者們發現,這很難做到。因為很多時候,“禁止”也會有很強的暗示性,也會激起人強烈的好奇心。
孩子心智不成熟,更容易接受到來自“禁止”的暗示,更容易被“禁止”激起好奇心,所以家長整天說“不要做這”“不要幹那”,結果孩子偏偏什麼都做了。
那麼,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真的淘氣、倔強到無可救藥,只是父母的溝通方式不正確。很多時候,讓孩子乖乖聽話,只是換一種說話方式那麼簡單。
下面這些親子溝通的小技巧,或許能幫到您:
1
你的指令,別說第二次
當還盯著電視不來吃飯時,當孩子抱著iPad玩忘了寫作業時,很多家長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嘮叨、威脅:“趕緊關了,過來吃飯!”“你再整天抱著個平板玩,我就給你砸了!”“還玩,叫你幾遍了?”
天天這樣呵斥孩子,一遍又一遍。可到頭來,孩子也是天天不照舊,改不了。
我們對別人的指令、要求,越簡潔越有威懾力,如果絮絮叨叨、拖泥帶水,就會顯得很沒力量。教官對士兵們下口令時,會說“立正!”“稍息!”,很少有教官會說:“下面我再說兩句哈,你們都得站直了呀,要挺胸、收腹、抬頭。今天我都說了幾遍了,你們就是不聽……”
下次您再要求孩子關掉電視來吃飯時,或許可以這麼做:
第一步,放下你手頭的事,走到孩子面前,盯他一小會兒;
第二步,等孩子意識到氣氛不太對,回過頭來看你時,你把要求簡單乾脆地告訴孩子,只說一次:“孩子,關了電視,該吃飯了!”
第三部,讓孩子準確地重複一下你剛才的要求。
第四部,如果孩子不為所動,你就繼續站他旁邊盯著他。(前提是你手頭沒有要緊事)
第五步,一般做到這份上,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一點不好意思或者妥協。這時候,抓住孩子心理上的柔軟期,進行簡單的鼓勵:“媽媽知道你是個按時吃飯的好孩子,乖,咱現在去吃飯!”
2
承認孩子的情緒
當你發現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可以嘗試著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生氣?” “你現在是不是有點不滿?”也就是替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
年齡小的孩子,還不懂得正確表達、發洩自己的情緒,所當他們感到心情不悅時就會鬧彆扭。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一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關心,隨之機會乖不少;二來,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3
批評孩子之前,先給點警告
家長平時也要多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我現在有點不開心,因為以前總是按時吃飯的那個小傢伙,現在卻只顧著看電視。”
這樣一來,孩子多少會有點心理準備,知道已經惹媽媽生氣了,繼續任性下去後果很嚴重。
4
給孩子一個選擇
我們批評還孩子時,總是說:“知道自己錯哪了嗎?”“不對,重新想,自己錯哪了?”
其實,大多數孩子被這樣問責時,往往很蒙圈,還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哪了,更別說如何改正了。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斥責、逼問都是無益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長提供一個選擇:“你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看你的電視,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能再看了;第二,你現在關掉電視來吃飯,以後每天還是能看半小時。你選一個吧!”
教育孩子是個細活,越著急越沒有效果。家長心態放平穩了,多學點知識,多一點忍耐,問題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