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育兒經驗,讓媽媽少走很多彎路
過年期間,公司年會、同學聚會(初中的、高中的、大學的,同宿舍的)各種小會讓人應接不暇。作為八零後的一代聚會,聊天中除了吹吹牛以外,孩子的教育也成了熱門話題,尤其在女同胞們的聚會中格外明顯。
說來說去,說到後來就開始各種吐槽,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很有道理的育兒經驗是值得學習的。橙媽總結了我們同學聚會中比較好的幾個教育方法給大家借鑒下哈。
1、控制自己的情緒
某娟說,她很少在孩子面前發火,就算看到孩子快把家都拆了,也儘量讓自己心平氣和。她說,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生氣並沒什麼用,因為孩子的錯誤已經犯下了,怒氣占了上風,理智就會敗下陣,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就一掌將問題拍死,還說出一些很傷孩子自尊的話。而錯誤並不會因為發火和怒駡而改變,下次還會再犯。
她說,沒看遇到生氣的事情,先把眼睛閉三秒平復內心再問孩子,“這是怎麼了”?然後告訴孩子,你的情緒非常差或者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你非常傷心,讓孩子意識到這件事他做錯了。這個時候寶寶通常會問你,“那怎麼辦”?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能讓孩子走開,自己收拾殘局,要讓孩子自己清理現場,在清理的同時也是孩子反思錯誤的時間。
2、後果自己承擔
有個男同學他們家是個小公主,條件不錯還有老人幫忙照看,所以就寵溺了一些,每次吃飯總是不專心,之前是要邊看電視才能好好坐在餐桌前,現在雖然好點,但是每頓吃飯總要出點小差錯,一會筷子掉了,一會夾的菜弄了一桌,要不就是喝湯把衣服潑濕,反正總是要弄點事出來,找各種藉口想著讓家人喂著吃。
後來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孩子碗裡的一塊肉在她不斷地扒拉下終於掉到桌邊,孩子看到掉了就大聲嚷嚷,自己夾不到菜老是愛掉,於是奶奶就趕緊準備夾起一塊喂孩子,這位男同學阻止了老人的行為,告訴孩子肉掉了不是別人弄掉的,是她自己造成的,所以不能再吃了。雖然孩子鬧騰了好一會才安靜下來,飯也沒吃好,但是那一頓飯以後孩子吃飯比以前好了很多。
所以家長在寶寶犯錯誤的時候,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遷就,這樣不是對孩子好而是滋長了他的不良性格發展,對他以後的人生和敢於面對困難時的勇氣都毫無好處。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為此承擔後果,才是正確的引導方向。
3、不要濫用獎勵
全職媽媽某璐說,他們家的五歲的男孩正是調皮還頂嘴的年齡,因為全職對寶寶的照顧非常多,過去玩玩具以後都是她自己幫寶寶收拾好,吃飯也是喂。隨著孩子年齡長大,她就想改變這種情況,於是她就採用獎勵的辦法鼓勵孩子自己做事。比如,自己吃飯,獎勵一次買零食的機會;收拾好玩具,獎勵一次玩手機的機會等等,後來寶寶學聰明了,故意把玩具弄亂再收拾,想得到玩手機的機會,這個時候媽媽發現自己做錯了。
後來她總結,不能單獨給孩子設定獎勵,除非事情真的做的特別棒,但是突然的獎勵沒有了,孩子心裡會有失落感。後來他用了一個非常妙的方式悄然改變策略,孩子沒有發現而且效果很好。就是減少機會的辦法,比如做錯一件事就要相應的減少孩子的一個特權。比如,孩子玩玩具不知道收拾,就減少之前規定的一周玩一次電腦的機會,這樣策略改變以後,孩子犯錯誤少了很多,而且做事變得更主動和仔細了,因為他現在是為了想守護住自己的東西。
4、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上班族媽媽周某說,她之前只要看到孩子做錯事,就會數123,數完如果還是沒有悔改之心或者根本就還在繼續,她就會動手將孩子直接扯到一邊甚至狠狠打幾下。雖說這樣對孩子的行為得到控制,但是內心總是沒辦法壓制的,孩子後來變成了累教不改的樣子。這個媽媽脾氣稍大也可以理解,畢竟白天上班已經很累了,回家看到各種狀況難免心煩氣躁。
後來事情發展控制不下來,索性她也靜下來問問情況,在問過孩子以後明白孩子雖然把事情搞砸,但是初衷是好的,只是孩子的能力有限沒做好。幸好這個同學是發現了這種錯誤方式,如果仍由發展下去,孩子的自信變沒,甚至還會學會騙人的把戲,那真的才叫難以管控了。
浮躁的生活其實在遇到老同學老朋友時還會相對的平靜下來,同學之間的交心變得難能可貴,包括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是一樣,橙媽覺得非常值得學習,所以就記下再告訴大家,也希望新的一年孩子們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成長為一名樂觀積極,充滿正能量的家庭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