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復旦兒醫:寶寶便血要當心!

病例分享:樂樂(化名)是個3歲的小男孩,一向活潑可愛,但最近5個月常指著肚臍周圍說肚子痛,便後常見有血,每次鮮血都附在大便上,偶有腹瀉。

樂樂父母為此多次攜樂樂在當地醫院就診,查大便常規,示白細胞正常,紅細胞有時偏高。腹部B超也未見明顯問題。治療上,用了不少抗生素,也嘗試不少益生菌,可一直未見好轉。

一日早晨,樂樂起床後解便時突然喊痛大哭,母親發現樂樂肛門口竟有一小團肉脫出——立馬全家出動,直奔上海某著名兒童醫院消化科就診。

消化科醫生仔細詢問了患兒病情後,考慮診斷為小兒腸道息肉。因為大便帶血可能是大便時對息肉的反復摩擦出血所致。

將患兒收入院後,行腸鏡檢查,發現結腸處有一塊息肉,故在腸鏡檢查同時,給予套紮息肉的根部後電切,其病理結果顯示為炎性息肉。

經過幾天的休息,樂樂痊癒出院了,出院時未訴腹部疼痛,大便亦恢復正常,未見帶血。

病例分析:

兒童經常有腹痛、便血,粘液便。在排除肛裂、腸炎後,還特別需要警惕腸道息肉病的可能,兒童以幼年性息肉最多見。

息肉病分型,大致分為以下5種

● 腺瘤性息肉:如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腸道內可見成百上千的息肉,易癌變,多有家族史。有的患兒還會合並其它臟器的病變,形成各種綜合征。

● 錯構瘤性息肉:如黑斑-息肉綜合征,也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約50 %患者有明顯家族史,國外報導發病率為1/20萬。黑斑息肉綜合征患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但比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病低。

主要表現為面部、口唇周圍和頰黏膜的色素沉著以及胃腸道多發息肉,主要症狀是腹痛。

● 幼年性息肉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特點是:

1)主要見於兒童;

2)胃腸道有廣泛的多發性息肉;

3)息肉中心有許多腺體呈充滿粘液擴張的瀦留囊腫。

4)息肉數目多於5個;

5)有家族史者,有癌變傾向;

6)多為無症狀性便血,1/3患兒會發生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7)息肉位於結腸遠端時可能發生腹瀉等表現。

● 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為兒童腸道炎症、便秘等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無遺傳傾向,一般無癌變風險。

● 其它息肉病:化生性息肉及粘膜肥大贅生物等,兒童罕見。

息肉病診療手段

當前兒童息肉病需胃腸鏡檢查摘除息肉後,做病理分型+基因診斷確診。目前國內較有經驗的兒童醫院消化科,遇大部分息肉病時都可不經開刀,直接內鏡下摘除。

有些醫院也已經開展遺傳性息肉病的基因檢測。

息肉病預後

炎性息肉切除後,不需隨訪。

然而對於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情況,一般需要應在半年內隨訪。有症狀者,可儘早隨訪,不必等到半年。

當息肉較大,或者數目太多,腸梗阻等時,則需外科手術干預。這樣,可減少患兒不良症狀發生,對提高其以後生活品質,是非常有幫助的。

此外,這類患兒長大以後是可以結婚的,但懷孕時需進行詳細的產前諮詢,排除本病的發生。

作者介紹:黃志恒 主治醫師·兒內科,擅長小兒腸胃道疾病的診治,特別在小兒厭食、腹瀉等診治方便有較多經驗。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