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媽打人,積分全清零!“報二代”編報紙”走紅

再看一遍還會笑

“家報紙”分AB疊 積分表給媽媽打零分

寫作業出大汗!!!

我今天在寫作業,早上我就有點頭濕,我就不想它。後來頭又濕了,我又用紙擦,後來頭又濕了,我婆就開了電扇。後來頭又濕了,我不想它。寫好作業,頭不濕了,這回我搞不懂了。

狗太多了

最近幾天,我發現了社區裡狗太多了,所以去舉報。物業還不聽我,這下不好了,狗多的四面八方都是。

空調從早開到晚

夏天太熱了,南京38.5℃,真是要熱死人了……現在,開空調一個鐘頭就要2塊5毛,太費電了,可婆、媽、爸非要開……我婆從早開到晚,除了中午停下來半個鐘頭,其他一直開。

看到上面幾篇“稿件”了嗎,這份被網友稱為“家事社區事天氣事事事關心”的報紙,名字相當“霸氣“,就叫《家報紙》。

一份積分表更讓網友忍俊不禁,孩子按照家庭成員的表現給大家打了積分,外婆分數最高,媽媽是零分,理由是“媽打人,清個零”。

說到火爆的積分表,孩子的媽媽笑開花,“前兩天揚子晚報推出了積分商城,孩子聯想到了之前報上的歐洲杯積分,就自己畫了積分表。”媽媽說,自己最多也就是在孩子淘氣時拍他幾下,但因為沒有外婆教育起來那麼全天候又溫和。

小朋友,你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最新“家報紙”:談颱風還有二維碼

旁白:8月3日的南京,突然變得很涼爽。我們的大廚念念,頭終於不一濕再濕。

心情愉悅的他,正在烹製今天的精神食糧。從最平凡的一個漢字、一個標點,到千變萬化的手繪圖示,都是他辛勤勞動的結晶。(不好,“舌尖粉”的本質暴露了,快回正題)。

提問:8月1日的“家報紙”寫的是第3期,前兩期你寫了什麼呀?

念念:第3期是我隨手寫的,以後就打算按這個順序往下繼續編家報紙。

提問:你正在寫的是第四期嗎?我來看看,有《牛奶灑了,二十多塊沒了》,還有最新天氣《颱風來了,高溫沒了》。颱風“報導”旁邊還有圖是什麼意思?

念念:這是不同地區的颱風風力啊。(此處有配樂: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吹啊吹不毀我純淨花園……)

念念媽媽:孩子希望報上有二維碼,我讓他自己畫一個,他說要一定能掃出來的,所以我就幫他列印了幾個。

提問:你這麼認真,難道“家報紙”是學校佈置的暑假作業?

念念:暑假作業佈置了日記,但編報也有意思。

念念媽媽:他日記寫了4篇就不寫了,現在編報紙,相當於創新了日記形式,我覺得看報紙比看一些電子產品好,不容易損傷眼睛,而且內容健康。

我工作比較忙,平時沒空管孩子, 孩子主要靠自己學習,他每天一大早就去買份揚子晚報。

也許正是因為讀得多了,他就自己開始編“家報紙”啦。孩子常常又畫又寫地倒騰,上一期家報紙花了一下午的時間。

看到陌生人,他就想推廣自己“報紙”

旁白:“網紅”很多,年齡小的“網紅”並不多,年齡小又如此關注公共事務的“網紅”只此一個。他沒有加入任何導師的戰隊,卻已經有200多萬名網路評審為他轉身……(來人,把配音員拖出去,他好聲音看多了)

提問:你懂不懂什麼是網紅?

念念:……(恍恍惚惚狀)

提問:就是有成千上萬的網友給你點贊的意思啊。

念念:……(給特寫,不好意思的笑容)

念念媽媽:我家這個小朋友平時真挺節約,我要出去吃飯,孩子說家裡吃才健康,能不開空調就不開。可能因為從小愛看報紙,孩子特別關注公共事務,也很喜歡跟人交流。編好了涉及社區事的“家報紙”之後,他還打算去社區物業“推廣”。

早上我帶念念去速食店吃早餐,剛說到“家報紙”受到網友關注的事,他突然“靈光一閃”,看著旁邊的陌生顧客問我“那幾個叔叔阿姨,是不是還不知道這事”,說完就打算沖上去介紹自己的報紙。我怕孩子耽誤別人時間,趕緊先阻止了他,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滾動字幕:報業人的孩子不容易啊,幸好有報紙這樣的好朋友陪他成長。

老師:他還寫過和同學搶廁所的作文

旁白:有一首歌叫做《給小孩》,歌詞是這樣的:也許會是護士,潔白而溫暖。也許是哲學家,啟迪黑暗。給小孩做夢的床,給小孩遠眺的窗,給小孩遠揚的帆,給小孩勇氣的槳。對於這份稚嫩的“家報紙”,網上也有一些疑惑,但我們更應思考的是:在大家吐槽資訊超載蕪雜、注意力缺乏的當下,能給孩子什麼樣的窗和帆?

提問:有網友認為二年級的孩子沒法在不用拼音的情況下寫這麼多漢字。

念念的班主任、資深語文老師周麗華:二年級的孩子寫簡單的作文,不用拼音完全有可能,而且“二年級已經學會了查字典”,不會的字孩子可以查。

提問:那您對孩子的這份報紙如何評價?

念念的班主任、資深語文老師周麗華:挺有創意也很真實,就是字要好好練練了。有次作文主題是平時印象很深的事,念念寫的是自己和同學課後怎麼爭先恐後去上洗手間,題目奇葩,內容倒是還比較活潑。現在課堂上也鼓勵孩子創新,看報紙對孩子閱讀和理解都有好處,一方面報紙畢竟是書面的,可以讓孩子多認識一些詞彙,另一方面,報紙的內容有時效性,也有利於孩子擴大視野。

滾動字幕:儘管這份“報紙”內容稚嫩,也有瑕疵,但我們也能看到,當下社會各界對兒童創意想法的寬容度越來越大,所謂的“奇葩孩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鼓勵,這也是一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