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限,吃羊肉的日子無限
寧夏、內蒙古、杭州、新疆……這些地方的羊肉為啥一點都不膻?
■
寧夏羊肉
秋天離開寧夏的時候,計程車上的司機問我,怎麼不帶點羊肉回去。沒等我回答,他對我高興地說起來,凡是人來此地旅遊,總是帶羊肉回去,有的整只整只地帶,有的托人帶,末了,他不忘加上一句,如果你想帶點羊肉回家,可以聯繫我。
幾乎所有會吃羊肉的人都認為寧夏平原的羊肉質地最佳,不膩不膻 ,豐盈鮮美。寧夏平原上,又以鹽池的灘羊最好。《銀川小志》裡記載,“寧夏各地俱產羊皮羊肉,鹽州最佳。”
鹽池的草原上,生長著甘草、苦豆子等中草藥植物,因而這裡的羊吃的都是優質牧草。另外,鹽池的水也好,有碳酸鹽、硫酸鹽等礦物質,相當於礦泉水的品質。每逢古爾邦節、開齋節,回族人都要宰灘羊以示慶賀。
秋冬時節,一個回族女人的日常生活裡,永不缺席的主菜就是清燉羊肉。只有足夠新鮮的羊肉才有資格清燉:把羊肉放下鍋後煮沸,撇開沫,加入白蘿蔔或胡蘿蔔,過了一會,羊肉湯就是清淡的乳白色。午飯後,她就坐在床榻上或是敘舊或是刺繡,院子裡的白菜成片在陽光下曬著,季節又過了一輪。
大街小巷上也有羊肉,隨便走進一家掛著“清真”招牌的店裡,掀開厚重的布幔准能吃到一盤上好的手抓羊肉。端上來的羊肉沒有任何點綴,白水煮過,切好後整整齊齊地放在白瓷盤上,羊肉看著好看,肉赤膘白, 聞起來溫柔異常,像是嬰兒身上的奶味兒。旁邊放著一小碟醋,可以解膩。但作為一個肉食愛好者,只顧把羊肉抓起來,蘸著鹽吃就好。
羊肉的香氣在唇齒之間輾轉,逸散出清淡的香氣,軟糯好嚼,帶著一點鹹味,粗糲的鹽粒迅速地在舌尖融化了,只留下羊肉的口味綿延在心上,盪氣迴腸。只有足夠好、不帶膻味的羊肉才能承受得住這麼極簡而任性的吃法。
■
杭州羊肉
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卻很少有人知道後面還可搭配半句“羊肉香”。對於杭州人而言,在秋冬季節,啃一隻羊腳、喝一碗羊湯,自然是不容錯過的。
在杭州的時候,我居住的地方叫倉前“羊鍋村”,記得剛搬來那會兒,打開外賣APP,周圍的餐館都以XX羊鍋命名,開玩笑地跟朋友說,又不是發配新疆內蒙,我怎麼就住進了羊圈裡!
既然叫羊鍋村,最著名的就是“掏羊鍋”了。掏羊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從鍋裡掏羊肉吃,掏到什麼就吃什麼。傳說在舊時,這附近有許多從事活羊收購屠賣的活計,羊肉賣完後,剩下的羊頭、羊腳、內臟等就留著自己吃。同時還會邀請鄰居、親友們過來,一邊喝酒敘家常,一邊掏鍋裡熱乎乎的羊肉。久而久之,掏羊鍋就成了當地農家的傳統。
現在每年到了11月中旬,政府會舉辦羊鍋節,標誌著一年掏羊鍋的開始。一般燒羊肉都用大鐵鍋,而掏羊鍋由於量大,普通鐵鍋放不下,所以用的是看起來比洗澡桶還大的木桶,但底部仍用鐵鍋支撐。燒羊肉的師傅站在半人高的缸前一掏就是一大勺,沒有大力氣還真幹不了這活兒。掏羊鍋用的各種輔料也很講究,羊鍋好不好吃關鍵看湯。
在“羊鍋村”裡,每家老字型大小都有燒了多年的秘制高湯,而且燒湯要用井水,香味才能濃厚。羊肉、羊雜等落了鍋之後還要壓上石頭,文火繼續慢燉。掏羊鍋所有菜色均為白燒、白切做法。主菜是和火鍋差不多的羊鍋,一般放有羊腸、羊肺、羊肚等雜碎,另外一盤盤輔菜有羊肉、羊腳、羊頭、羊腎等。
以百年木桶烹煮的掏羊鍋去除了腥膻味,濃濃的羊肉香才下喉頭,又上心頭。
■
新疆羊肉
在肉食裡,我認為羊肉是最香的;在羊肉裡,我認為新疆羊肉是全中國最好吃的。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廣告語——食材好,當然味道好。產地地道決定了它作為風物的特有屬性。
即便是新疆羊肉,南北疆對羊肉味道的品鑒標準亦有不同,北疆羊肉重草鮮,南疆羊肉偏堿鹹。
北疆草原廣袤以哈薩羊羊肉味道最美,其理由是哈薩羊喝的是天山冰川水,吃的是百味中草藥,睡的是野花席夢思。南疆沙漠胡楊以多浪羊羊肉味道最佳,其理由是喝的是弱鹼水,吃的是鹽鹼草,睡的是沙金床。
新疆巴紮上有一個關於北疆羊賣至南疆的笑話:伊犁羊翻過那拉提草原到了庫車,一看全是黃土沒有一絲綠色,頓時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這下可愁壞了主人。就在伊犁羊快餓死的時候,主人的兒子看到家裡兩個新疆啤酒瓶,忽然靈機一動,將啤酒瓶打碎,用綠色的瓶底做了一幅眼鏡給伊犁羊戴上。戴上眼鏡的伊犁羊一見滿眼蒼翠以為回到了故鄉的草原,頓時滿血復活開始了幸福生活。
在新疆,驗證一個女人會不會做飯的標準,不是能炒多少菜,而是能不能只放鹽這一種調料,把一鍋羊肉煮得讓客人將湯和肉吃得精光。新疆羊肉以清燉為上,燒烤居中,炒食最下。
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面:一鍋天山冰雪在爐火的燒燃中慢慢化成一汪清泉;一塊塊剛剛切割下來,還帶著體溫的羊肉慢慢投入鍋中。隨著爐火的升溫,清澈的泉水開始與羊肉混為一體,化身為羊肉湯。羊肉湯翻滾著,香氣在天山南北蕩漾。這時,一個穿著七彩艾德來斯綢的女人,將一勺碎雪般的鹽末撒入羊肉鍋中,時間停滯,呼吸緊張,爐火在西域大地發出嗞嗞的聲響,空氣裡到處是咽口水的聲音……
我常和一些久別故鄉的新疆人聊天,對新疆最大的思念是什麼?排在前三位的一定是清燉羊肉、烤肉、手抓肉。
2014年4月,我陪著母親回到她的出生地四川。出發前,母親說從小在四川生活了三十年,如今退休要在四川好好住一段時間。而我的假期只有五天,看到我假期結束收拾行李要回新疆時,母親執意要跟我一起回去,並且給出了四川空氣濕度大、新疆老房子沒人看管、飯菜不合味等種種理由。她的最後一條理由我無法理解——母親來新疆四十年,至今保持一口標準的四川話,怎麼就吃不慣川菜了?
在諸多親戚們的勸說下,母親被留了下來,在四川待了一個多月,然而她整整瘦了七公斤,用我們新疆話說那是兩隻羊腿的重量。母親回新疆後的第一件事是親手燉了一大鍋羊肉,並配了川味蘸水,看著滿滿一鍋的羊肉,我終於明白在母親心中新疆和四川的本質區別,不是什麼萬里之遙、氣候不同,而是一隻新疆羊的距離。
新疆羊,無論是伊犁羊肉標榜它草原的芬芳,還是喀什噶爾羊肉炫耀它胡楊的弱鹼,都有一種新疆符號的霸氣飄蕩著,讓你魂不守舍。
■
內蒙古羊肉
在內蒙旅行,如果遇到蒙族朋友邀請你去蒙古包裡做客,千萬不要拒絕,說不定就會吃到你這輩子吃過的最好的羊肉。
蒙古族人吃羊肉格外講究,半歲多的綿羊肉最好,超過1歲的羊肉非肥即膻。老羊肉纖維不易咬斷,厚厚的肥肉脂肪吃起來又硬又膩。除了綿羊的年齡,羊是食草動物,草場的品質關係到綿羊肉的品質。
外界流傳著“內蒙古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的俗語,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羊中的貴族。因此,內蒙古的羊肉在區外人眼中幾乎成了綠色健康羊肉的代名詞,加上獨特的宰殺方式,讓內蒙古的羊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基本嘗不出什麼膻味。吃上一次,你就絕對會沒齒難忘。
手扒肉,用蒙語說叫做“烏蘭伊德”,是蒙族人最引以為豪的一種羊肉吃法。最上等的羊肉要儘量保持原本的味道,所以常常是清水煮,不加任何調料,開鍋兩次後,鮮嫩的小綿羊肉基本煮熟(其實就是一個殺菌的目的),吃的時候沾點醬油。對於愛肉怕膻的人來說,想必是一場盛宴。
烤全羊,對於蒙古族來說不是一種吃法,更是一種文化,是蒙古族待客的最高禮儀。一整只羊從屠宰,到燒烤,到片肉,都是有一套完整的規則,一個素質良好的烤全羊廚師就像全聚德烤鴨店的師傅一樣,帶給人的是文化上的享受。整只羊身上最好的部位便是羊排,這裡的肉肥瘦相宜,經過高溫的洗禮,羊脂滲入每一絲纖維,鮮香之氣尤盛。
當然,做涮肉是內蒙羊的另一條終極歸宿。最棒的選擇是羊霖肉,也叫元寶肉,也就是羊腿的一部分。 一條條羊霖肉,卷起來,冷凍,切片,快速下入滾燙的沸水中,顏色泛白後撈起,沾著麻醬、韭菜花、紅豆腐鹵等蘸料食用。入口即化,絲般順滑,閉眼仔細品味,仿佛一頭咩咩叫的小羊羔在舌尖上溜達,又仿佛有青草淡淡的香味柔柔的衝擊著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