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汽車資深工程師淺談:車企收購自動駕駛創業公司,背後打著什麼算盤?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朱玉龍,汽車行業工程師。雷鋒網獲作者授權發佈。

去年和王同學聊,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在交叉領域競爭中,原有專注于主動安全的汽車工程師會不會給IT、機器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的工程師給系統性的融合掉。現在看美國的情況,風險是不小的。總的來看,美國基因屬性的三大汽車企業,都開始注重往外的效應:

GM 6億美金收購Cruise Automation,繼續保持其獨立運行

Ford收購ARGO AI,需要花10億美金繼續保持其獨立運行

Chrysler第一家與Google/Waymo合作,提供自動駕駛車輛的載體

再加上Uber做為一個打車企業直接花6.8億把OTTO買下來,直接引發類似技術的軍備競賽的場景。我們也可以把整個事情考慮為一種應激的反應。

美國的自動駕駛收購和合作

Cruise Automation

GM是在2016年3月買下Cruise Automation的,從Cruise Automation來看,從2013年開始創業,從高速道路的輔助套件開始轉型,它在2015年年中完成了對兩輛2012款的nissan LEAF的改裝工作,之後又加了三輛2016款的LEAF。在這個階段,進行了自動駕駛的測試。在2016年年中,拿到了GM最新的Bolt電動車進行改裝,一共有20台車。

Cruise Automation加州報告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可以看到在一開始的改裝和適應過程中,隨著里程數量的爬升,大量的問題暴露出來,規劃路線、定位、識別道路物體還有異常的行為。隨著車輛的逐步更換,整個配置的穩定,整個實驗和測試結果也相對穩定下來,達到一個比較數值。

Cruise Automation的自動駕駛測試脫離次數

在這方面我們也可以與Waymo,Google的資料進行初步對比,這個數字是0.2每千英里。

Waymo提供的報告對比

結合著GM對Lyft的投資,前面看到了Cruise Automation將開發叫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這不僅僅是一個開發為主體的單元,也是將自動駕駛車輛納入叫車和Car-sharing的一個環節。如參考文章2裡面所談的,通過這個公司的獨立運行,是把開發和反覆運算的速度拉到了一個可見區別的高度,這與本身開發Super Cruise的進度和考慮是完全不同的。從這個案子裡面也可以考慮得到,未來多種技術融合和應用下,整個推進的主體和開發的方式,至少與之前有所不同。

Ford 投資Argo AI

之前Ford的一系列佈局和投資,為何又要繼續往Argo AI投10億呢?如圖2所示,在其之前的規劃裡面,自動駕駛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開發過程從車隊運行的數量來看,將要從數十擴展到百以上,這個支撐的主體是哪裡?如圖3所示,在左邊的外部供應商投資與合作,主要是確保在開發過程中整個交流和支持有快速的回應;右邊的測試和大學合作,提供的是方向上的補充和課題上方法革新;在整合過程中,整個研究和工程的主體,如何能從之前的狀態下,階躍到這個快速競爭的行業或者競爭對手的水準呢? ArgoAI目前披露的資訊比較有限,這個“virtual driver system”到底在這一堆組合裡面起到作用,得等以後拭目以待了。

Ford究竟如何完成這個藍圖?

向Waymo合作

按照另外一條路,FCA選擇的是開放和合作,在現有的牌面可能趕不上的時候,與系統級別供應商Waymo把未來的分工做好。這其實也是一種選擇,為未來的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內部的控制系統和車內匯流排的預演。在價值上,雖然不能如前面兩家如此獨立參與整個出行服務轉型過程,但是留了足夠的餘地。

FCA的自動駕駛概念車

小結:

車企這麼花錢收購創業企業,也是繼之前同業整合收購之後又一波財務支出的高峰。給出的資訊也很少,根據現有的資訊來看,可能是為了整個行業競爭的需求來這麼做,真牛逼還是有隨波逐流,現在看不出來的。 

參考文件:

1)

Autonomous Vehicle Disengagement Reports 2016 GM Cruise

2)

Driven in the Valley: The Startup Founders Fueling GM’s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