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經常不聽話,是你這兩個字說的太多了

表姐家的大寶如今4歲左右,是個特別搗蛋不聽話的主,雖然知道男孩愛淘氣吧,可這已經遠遠超出淘氣的範疇了,屬於故意作對的那一類孩子。不讓他做什麼,他卻會偏偏做什麼,每次都把表姐氣的夠嗆,有次去別人家看到一隻小貓,很是歡喜,表姐不斷的強調:不要去碰它,不要去碰它、不要去碰它,可是到底還是去觸碰了,結果被貓爪子撓到手,最後打了預防針才放心才來。

大寶總是對大表姐的話不聞不問然後去做相反的事情,這是家長最不能忍受的。最後表姐在一個心理醫生所著的書中,發現了其中奧妙,孩子的這話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主要是來源於家長,人尤其是孩子更容易接受不要的暗示,對於不要做的事情總能記憶深刻,家長總是說不要不要的,孩子聽的次數多了,可能會直接忽略掉前面的“不要”,而是做“不要”後面的事情。

孩子有時就是這麼叛逆,或者說奇怪,對家長總是強調的“不要”二字視而不見,而專來挑戰父母的極限。我們不能說孩子完全是故意的,更多是內心的好奇心在作祟。

不要總重複

俗話說事不過三,同樣對孩子的要求和警告,不要多說,既然說多他會自動遮罩何必浪費口舌,不如給孩子制定一套賞罰措施,讓他自己決定是聽話還是不聽話。

讓他自己去承擔後果

英國的父母經常會用這一招來對付孩子,讓他自己來承擔自己做錯事的後果,那麼下一次才不會重蹈覆轍,比如孩子淘氣把屋子弄的很亂,可家長會讓孩子去收拾屋子,既明白父母打掃時的辛苦,也會後悔自己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盧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希望各種家長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