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智慧家電或成智慧可穿戴的救命稻草

一直備受輿論質疑的智慧穿戴市場,因為智慧家電,正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局面。這跟過去幾年智慧家電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高度相似:先是一窩蜂沖進這一領域搶食吃;然後出現用戶體驗不佳,企業成批消失,產品遭遇質疑;如今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機遇。這一切,未來還取決於智慧家電的發展。

今年以來,隨著智慧穿戴設備GoPro、Fitbit兩家股價創新低,輿論出現“智慧穿戴設備難逃厄運”的論調。實際上,在智慧生活時代,資料必不可少,而人體的資料收集,如果離開智慧穿戴設備,便無從談起。智慧穿戴設備的確正在進入調整期,並在未來再次爆發。

如今在智慧家電中,總要加入“健康管理”功能,比如智慧冰箱,既能隨時收集冰箱內部食品的資料,給出簡單的烹飪建議;同時也能參考智慧穿戴設備中的資料,針對人的不同狀態,給出科學的飲食方案,這些功能都需要資料,但都離不開智慧穿戴設備。智慧家電的進步,將帶動智慧穿戴設備、資料分析和交易的發展。

智慧穿戴設備除了最核心的資料收集功能之外,還可以帶給人更多的體驗。而產品體驗的必要性,決定了它的市場需求。現在的可穿戴設備包括了手環、手錶、眼鏡等等,手錶和手環的共同特點是可24小時穿戴,可以說是智慧穿戴設備的核心產品,手環受眾需求相對單一,眼鏡受眾十分狹窄,目前可用性較強的就是智慧手錶。

相關資料顯示,人們更喜歡在智慧手錶上,操作語音通話、打車定位,這樣簡單有效的功能。而市場上的高端產品,功能要豐富得多,這當然是好事,但關鍵是設計團隊能否將操作方法,與產品屬性匹配,以達到手錶使用的必要呢。現實情況是,很多功能在手機上的體驗,要比手錶好很多,手錶並不是必需品。

說到必要性,那就不能不提兒童手錶,這類產品功能十分簡單,但像定位、打電話、運動資料這樣的小功能,卻直擊消費者痛點,而且價格也比蘋果、三星等成人手錶便宜,銷量相對穩定。可見一方面,智慧穿戴產品必須精准直擊受眾的需求,另一方在價格上要相對讓步,畢竟現在能用上智慧手錶的電子產品、智慧家電還相對較少,消費者缺乏購買的必要性。

可以看到,隨著智慧家電市場的快速引爆,未來智慧穿戴設備的價格,將不會太高。隨著大資料產業發展逐漸成熟,資料價值不斷提升,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家電等智慧生活聯繫得更緊密,它的價格或將與手環趨同,將獲得更多中高端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