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性單戀”,你竟然不知道?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他們會渴望幸福的愛情,也會對中意的人心生好感,當時機合適時,他們甚至會去追求對方。但,只要對方對他們表達出同樣的喜愛,他們就仿佛被觸碰到了什麼開關,一下就不再像之前喜歡那個人了。或者說,你是不是這樣的人?我喜歡的人,如果也表現出喜歡我,甚至直接表白,我就會變得不喜歡他,會排斥跟他接觸,甚至討厭他。這是怎麼回事?
性單戀”是什麼?lithromantic 這個詞,就是形容這種“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感覺。有人認為,lithromantic 是一種新的性取向,即“性單戀”。與其說這是一種性取向,不如說這是一種對待親密關係的態度——即回避的態度。在平時生活中,性單戀者遇到對自己殷勤的人就會拼命想回避,但他們又不是討厭別人,他們會有談得來的同性和異性朋友。性單戀者會他人產生好感,但只要對方表現出想進一步發展的意思或者對我有好感,性單戀者就會立刻感到反感,嚴重的時候,還會有噁心的感覺。
正因為這種原因,他們無法進入一段真正的戀愛關係。能讓他們持久地喜歡的,永遠是那些明確或暗中表示過“我永遠不會和你在一起的人”。但奇怪的是,他們在意識層面並不自卑,不覺得是自己配不上對方,或是對方配不上自己,他們只是,不想被喜歡的人喜歡。lithromantic的人,永遠被自己囚禁在單相思的角色裡。“You are a lover, not a lovee.”他們只能是給出愛的人,但卻無法被人愛。
“單戀取向”的成因導致單戀取向者拒絕愛、厭惡愛的背後,其實是他們覺得自己不該,或無法得到他人的愛。對自身的不認同,導致他們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當他們有好感的人也對他們表達出好感時,他們就會覺得哪裡不對:那麼美好的你,怎麼可以來愛我這樣的人呢?於是,他們漸漸成為了永恆的“單戀者”,總是回避和厭惡他人對自己的好感和愛,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接納別人的愛。
其實這種對自身不認同的背後,可能隱藏的真正原因是,單戀取向者具有回避型的依戀模式。在60年代,英國的心理學家John Bowlby通過實驗,將依戀模式分為了三類:安全型依戀模式(Secured Attachment Style)焦慮型依戀模式(Anxious Attachment Style) 回避型依戀模(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其中,回避型依戀模式的幼兒對母親的存在、離開、返回都十分的漠然。這是因為,幼兒在與母親的互動中,感受到母親無法滿足他們的依戀需求,從而通過回避性的行為來掩飾和壓抑自己的需求。
在幼兒長大後,這種已經習慣化的回避和壓抑依舊存在於與他人的互動中。他們從“不接受母親的愛”,變成“不接受他人的愛”。研究表明,相比于安全型依戀者,具有回避型依戀模式的人更少擁有親密關係,並且很少對其他人表露、坦白自己。他們總是儘量拉遠自己和他人的距離,不願意與別人親近。他們會主動地“限制”和“壓制”自己與他人的親密。所以,當他人表達了對自己的喜愛時,他們會排斥,會感到厭惡。其實,“性單戀者”內心深處需求著愛,他們只是無法建立起將愛輸送進心裡的管道。
如何跳出“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怪圈?我們很難在一朝一夕改變自己的依戀模式,所以,我們能做的是對自己的狀態有所覺察。具有回避型的依戀模式,並不代表我們無法好好生活。如果你確實是一個回避愛,拒絕親密的人,以下是幾點建議:
1.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對浪漫和愛有渴望,並不意味著必須要戀愛。我喜歡看體育比賽,但這不意味著我必須成為一名運動員;我喜歡看動作電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必須喜歡打架。 如果你更習慣單身的狀態,那就享受這個狀態。不必急著進入一段關係,也不必為自己單身的狀態而著急或羞愧。
2.嘗試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
如果一直否認自己,不接納自己,你會陷入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你喜歡一個人,於是你認為自己必須需要一段戀情,但在追求對方的過程中,對方的回應卻又讓你厭惡和痛苦。 你可以嘗試對自己說:我只是喜歡浪漫和戀愛,但我暫時無法與他人戀愛,這沒有什麼。強迫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情,最終只會使我們傷害自己與他人。但是,如果想要坦然地接納別人的愛,並能夠開始和經營一段關係,以上的建議是遠遠不夠的。
想要對自己做出改變,是需要時間和技巧的。在一段安全的諮詢關係中,諮詢師可以一起探索出使你糾結與痛苦的原因,也可以帶你重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諮詢師無法給你一顆神奇的“解藥”,但是,諮詢師可以提供陪伴和傾訴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諮詢師還會帶你發現那個更有力量,更有價值,值得被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