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讓你成為朋友圈中最懂綠茶的人
| 風物評測 · 雨前毛尖 |
如何喝上春天的一口鮮綠茶?
為什麼你還在假綠茶裡打轉?
沒有哪種茶,像綠茶那樣,如此虔誠地等待著春天。清明後,中國進入了春茶最黃金的時日——明前茶,也是自從魏晉以來,中國人皆推崇的春茶。誰先喝上春茶,就覺得比別人多擁有了一段鮮榨的春光。
綠茶確實是中國人的國民飲料,自古以來,國人喝的茶就是以綠茶為主。西晉時,貴族家庭皆飲茶,唐朝,茶道、茶詩盛極一時,吹起了飲茶美學,明朝的鬥茶、點茶工藝精巧至臻。
綠茶也是中國產量最多的茶類,種植面積有9萬多公頃,產銷量幾乎佔據了中國茶葉的70%。
清明後,穀雨前,正是春茶季。我們回到綠茶本身,去找遇見它的最佳法則。
▽
毛尖,中國最地道的風物
說到綠茶,人們往往想到龍井和碧螺春,這兩種綠茶已與某個城市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繫,一談到龍井,就是杭州,碧螺春必然在蘇州才是真的碧螺春。於是,我們將目光轉向綠茶中的另一款品類:毛尖。問題來了,中國哪裡產好毛尖?
▆一張地圖教你看中國的毛尖都長在哪裡?
滿足種出好毛尖的茶山並不少,並且分佈於中國各地,一般來說,只要滿足海拔高,空氣濕潤,晝夜溫差大,土壤酸鹼度合適(ph值在4-6.5之間),都能種出不錯的茶樹。哲學家萊布尼茨說,“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句話也適用於此,不同地區的茶樹,沒有相同的茶味。作為分佈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的毛尖,沒有專屬於任何一個地方,而是基於各地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各自獨有的口味。
➷ 河南信陽,中國的古老茶區,由於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足,堪稱是毛尖生長的理想家園。蘇軾感歎,“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最好的毛尖主要來自連雲山、天雲山、車遠山、集雲山、黑龍潭、白龍潭、何家寨等。
➷ 古丈,湘西小城,主要聚集著土家族、苗族,早在東漢時期,就已有記錄,《桐君錄》提到,”東漢時代的永順以南(酉陽),似列入全國產茶地之一”,古丈城自古位於楚蜀通津的要塞,據說留下了大量巴人種茶、制茶的技術,到了清明後,古丈茶山,溢滿茶香。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貴州都勻的茶樹大多生長在團山、哨腳一帶的大山深處,基本屬於雲霧茶,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山間從早晨開始就起大霧,中午日光熱烈,到了下午又是大霧,夜雨連綿,空氣的味道特別好聞。早在貞觀年間,都勻茶就屬貢茶,陸羽評價其“黔茶難得”,五十年代,毛澤東嘗過都勻毛尖後,寫道“…茶很好,以後高山多種茶,我看此茶命名叫毛尖茶。”
➷ 紫陽毛尖,在東漢末獻帝時即被列為貢茶,也是中國第一款貢茶,清代一位知府葉世卓為紫陽毛尖打了第一個廣告,“自昔嶺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紫陽地處漢江中游,巴山北麓,這是中國稀有的富含鋅硒的地帶,由於當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高,產于紫陽的茶葉富含硒,故有飲紫陽毛尖,能保健身體的說法。
▽
尋覓茶之原味,最好的方式是去往茶山
去走茶山,尋覓茶的原味,往往成愛茶人的共識。
每至採茶季,茶山開始轉綠,茶農就開始集體忙碌,白天忙採茶,晚上收青了以後,就連夜炒茶。採茶時,必須用二指采芽,不能用指甲掐,不然炒熟後每片梗都會變成紅色,夜晚炒茶,茶農大多就住在山腳下,一燈如豆,群山如墨。一斤鮮茶一萬片芽葉,四斤半到五斤才炒制一片毛尖。
紹興女孩元宵告訴我,她已經走了六年多的茶山,喝到好茶的心情,可以用“一期一會”來形容,走在終日雲霧繚繞的茶山之中,會有什麼樣的際遇,會喝到怎樣的一杯茶要看“茶緣”,她微笑了一下,“我覺得我的運氣往往不錯”。第一次喝到都勻毛尖的時候,她心中詫異於舌尖掠過的極其清淡的氣味,像是蟹粉,而另一位晏老則形容他在當地喝到的可遇不可求的茶,像是“牛奶一樣飽滿”。
好茶,有時來源於意外,大多情況下,則會“交不少學費”,正如每個產業都會有不少秘密,茶也不例外。
找不到地方,並不是一句玩笑,一進入原產區,讓你疑心踏入了一個旅遊度假村,真正的好茶,遠在更遙遠的山中,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抵達那個“應許之地”,你困惑於市區滿眼或是燦爛或是暗淡的茶葉招牌,陷入了迷失。第二重圈套來自伺機已久的茶商,早在你踏入當地之時,他們就通過你的舉止、談吐來判斷你的實力,他們往往健談、自信,並且精於講故事。初入江湖的人就會在這停下腳步,帶走了茶商的高價茶葉。
最慘痛的經歷,莫過於你跋涉前往原產地,與對方周旋一番,帶回了假·毛尖,當然,我說的並不是假茶葉,而是茶商們通過對外地小眾茶葉的精心偽裝後,帶入名聲在外的原產地的行為。你痛恨茶商甜蜜的謊言,也痛恨自己不夠堅定的心,其中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益使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原產地的茶產量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所致。
走過最深的套路之後,我們至少可以對真正深藏的好茶做出一點推理,原產茶的顏值肯定不高,它藏於生活,靈氣絕不外露,才看似如此普通。有一種簡單粗暴的手法可以做個小評測:
一般來說,沖泡綠茶的水溫以85℃-90℃為宜,一次性向茶杯內注足沸水,一道水就能喝出茶的好壞,嫩度越好的茶葉,對水溫要求就越低,在很多茶產地,當地人甚至用自來水沖茶。
▽
一個普通人,如何找到那杯茶?
有人懼怕泡茶,是畏懼於印象裡的茶藝表演,漂亮姑娘們深悟舞臺效果,看了一套程式下來,任憑是哪位元圍觀群眾都會覺得那是甘露,但是,茶總歸是用來喝的,沒有那麼多玄學,我們回歸到茶葉本身,喝多了就能知道好壞,有人老愛給你說一些高深的,比如喝了好茶,背後冒汗,你說你喝了熱水能不冒汗嗎?當地人飲茶都深諳此道,古丈人口中的喝水就是喝毛尖茶水,拿一個粗瓷罐子,放一大把密密麻麻的毛尖,喝完了,再往裡添水,茶湯呈淡青色。都勻人則直接吃新鮮茶葉,摘嫩芽放在嘴裡,有一點很舒服的澀味。
想泡一杯好綠茶其實沒有那麼玄。明代陳師著《茶考》一書記載了最早的杯泡綠茶法:“杭俗烹茶,用細茗置茶甌,以沸湯點之,名這撮泡。”此泡法沿用至今。
泡茶器皿的選擇很多,但不宜繁瑣,用透明玻璃杯最好,可以一窺綠芽沉浮的姿態,透過陽光能看到湯中細細的絨毛,閃閃亮亮,非常夢幻;用青瓷、白瓷茶碗也不錯,可以欣賞湯色;還可以試試蓋碗,它能清晰地捕捉到四處逸散的茶香。
好茶需配好水,陸羽在《茶經》裡給出了答案,“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宋徽宗給出了一個用水尺度,“水以清、輕、甘、冽為上佳,對於現代人來說,山泉水>溪水>自來水。
一杯好茶衝開後會有舒服的香氣,飄出一股熟板栗的氣味,衝開之後,透過光線,你會看到綠意豐盈地湧出,靈動地跳躍,充滿了生之喜悅,一口下去,喉嚨裡盡是芬芳,你似乎能感受到土地與雨水的秘密,茶農手指的粗糲質感,深山的春日,人間苦惱皆散。它通往你的內心深處,也引發你對鄉村的種種美好幻想。
如果你用溫柔的方式對它,它就會回應你最好的狀態。周作人對此作過最幸福的表述,“喝茶當於瓦屋紙屋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共二、三人同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文 | Avoy
專家顧問 | “懂茶帝” 創始人 呂洲科
浙江樹人大學老師 張琳潔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 晏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