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寶寶能否擁有“大長腿”,這4點很重要

腿型不好咋了?又不耽誤吃飯睡覺,就是有點兒拉低顏值罷了。錯!腿型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正常的腿能把衝擊平均分散給膝關節,腿歪了,受力也跟著歪掉,膝蓋內外側受力不均,不疼才怪。所以,真怕寶寶腿型出問題。

寶寶三歲兩個月,有點X型腿,聽說反穿鞋子管用?

太早扶站,寶寶會變O型腿,是這樣嗎?

用小毯子把寶寶包直了,也就是傳說中的綁腿,有效嗎?

想讓寶寶腿型ok,先得弄清發育規律,別幫了倒忙。從日常小事入手,比生拉硬拽可強多了。

【1】 測測寶寶腿型正常嗎?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小腿彎曲,就認為孩子是O型腿,其實不一定。8歲之前,孩子有點兒O型腿、X型腿,絕大部分是正常現象。

出生1~2年

因為寶寶在出生前,為了更好地待在媽媽肚子裡,自發使股骨、脛骨彎曲,所以出生後1~2年內小腿有些向外彎曲。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只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就屬於正常現象,不是O型腿。隨著生長發育,2歲左右會自己變直。

自測小辦法

家長可以在家自測孩子是否O型腿、X型腿。當孩子睡眠或完全放鬆躺在床上時,輕輕將孩子雙腿併攏。

①O型腿:如果雙踝關節接觸時,雙膝關節間距離超過75px,說明存在“O型腿”;

②X型腿:如果雙膝關節接觸時,雙踝關節之間距離超過75px,說明存在“X型腿”。

注:1cm=25px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寶寶2歲之前有點O型腿,8歲之前有點X型腿,總體來說是正常的。要是一生下來就雙腿筆直,倒有點不正常了。

【2】 出現O型腿、X型腿,有什麼疾病因素?

佝僂病導致O型腿

孩子O型腿(膝內翻)的發病原因中,最常見的就是佝僂病。多因小的時候維生素D缺乏,造成鈣缺乏,骨頭變軟,容易變形,從而發展為膝內翻。

是否得了佝僂病,不能根據單一症狀來判斷。建議帶寶寶去醫院找兒科醫生,做個全面的身體評估。如果考慮佝僂病,還需完善血液檢查,包括25-(OH)D₃(維生素D的火星代謝產物之一)、血清磷、血清鈣等,以及骨骼的X線檢查。

其他相關疾病

所有能影響下肢成骨、長骨的疾病,都可能導致寶寶O型腿、X型腿。如腦性癱瘓、髖臼發育不良、軟骨發育不良、粘多糖病等。

【3】需要趕緊去醫院矯正嗎?

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專科就診

①O型腿:膝內翻>8cm,且逐漸加重或兩側肢體不對稱;

②X型腿:如果孩子8歲以後,膝外翻仍然大於15°,且不對稱,就需要及時排除病理性因素。

矯正須知

考慮矯正後,一定要到專科就診,明確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情況。

如果是生理性O / X型腿(膝內、外翻),定期隨訪即可,多數嬰幼兒的膝內翻、小孩子的膝內、外翻都能自行消失。此時,矯形鞋、支具、夾板通常無效。

如果7~8歲仍然有不斷加重的膝內翻或膝外翻,伴有疼痛、下肢長度不等、下肢不對稱的情況,就要儘早專科治療。

【4】綁腿有害處

過去,為了預防羅圈腿,大人們會把出生不久的寶寶的腿掰直,拿小被子或小毯子裹好,再綁結實了,俗稱綁腿。這樣做不但對腿型沒半毛錢作用,還有不少危害。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嬰兒期,寶寶的髖關節處於不穩定期,如果下肢自由活動,像青蛙一樣外展,髖關節就能發育地更穩定。

把下肢綁得筆直,股骨頭可能會跑到髖臼之外,失去良好發育的機會,形成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嚴重時甚至需手術矯正。

注意:打得過緊的“蠟燭包”,太過限制寶寶下肢的繈褓,都對髖關節發育不利。

壓迫導致的損傷、缺血

長期的壓迫,可能造成皮炎、破損、感染。綁得太近,還可能造成遠端肢體缺血。

另外,孩子自己無法表達,如果綁緊了,綁疼了,也只會大哭,家人往往不會及時調整。最嚴重的後果,就是造成肢體壞死,雖然極少發生,但綁腿本就無益,更不需要冒這個險。

影響大運動發育

嬰兒期,大運動迅速發展,坐、爬、站、走都少不了下肢參與,綁腿限制了下肢的自由活動,多少會影響發育進程。

【5】日常生活小tips,預防O型腿、X型腿

生理性的O型腿、X型腿,家長需要從容應對。生活中注意這些小細節,讓寶寶有個漂亮的腿型。

①寶寶出生後,定期體檢,及時發現不良指征;

②嬰幼兒階段保證充足的奶量,按時、足量補充維生素D;

③鼓勵寶寶多爬;

安吉著名的“w”型坐姿

④避免w型姿勢(膝蓋向外翻跪坐,屁股坐在雙腳上),因為這種姿勢會讓寶寶的骨盆向外,大腿骨向內扭轉,膝關節隨之內翻,對腿型十分不利;

⑤多進行戶外活動

——————————

堂媽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堂媽授權哈!

如果大家有其他育兒問題,可以點擊右上角訂閱關注我,也可以儘快留言,我會儘快給大家整理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