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單車火了,共用充電寶又來了
自2016年中旬起,共用單車開始大火。過去被大家忽視的小單車,如今充斥著大街小巷。可以說,共用單車的紅火,讓人們對開始認識到“共用經濟”的真正理念。然而當OFO和摩拜等單車品牌爭相完成融資並擴大規模之後,人們開始認真的重新審視這個行業。
現如今,城市中湧現出了許多沉迷手機的“低頭一族”,如果電量低於心理安全值,就渾身不舒服。電池的續航似乎永遠跟不上人類對手機的依賴,共用充電寶正是看到了這一“痛點”,意圖借共用單車的紅火,來推行新的共用經濟市場。其實是支付寶率先提出了這個理念,芝麻積分大於600分的用戶,就能在支付寶指定的出借點上免費租借一枚充電寶。然而,目前不止是支付寶注意到了這一商機,讓許多創業公司也趁機介入,試圖來將這一塊蛋糕做得更大更強。
從市場基本面來看,手機充電的剛性需求是無可置疑的,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發達的今天,線上產業做得如火如荼,共用充電寶算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線下周邊產業。包括眾多互聯網巨頭也參與了投資,也充分反映了市場對於線下產業的關注。另一方面,如今共用理念成為了商業新契機,單車的火爆鉚足了所有投資者的目光,兩方面相結合,共用充電寶的前途似乎十分美好。
在雪染看來,共用充電寶確實可以做,但前途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妙。目前共用充電寶的主流方案有三種代表:小電、街電與來電,然而這三種方法都經不起推敲。小電不能移動,你只能傻傻地站在那裡充電。街電和來電更不用說,現在共用單車已經被丟棄損壞的不成樣子,換成小巧的充電寶,幾天下來,一個城市的共用充電寶差不多就要丟光了。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充電寶和賓館與商場裡的外借雨傘一樣,是一種滿足人們安全需求的產品。公共場所提供的充電服務,不管以什麼形態出現,都更像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應急措施,但它並不能滿足人們的安全需求。這一點上,單車就和充電寶就不一樣了,同樣是冠以“共用”知名,單車滿足德式人們的出行需要,而品類的差異可能導致其結果大相徑庭,到底共用充電寶能否如單車一般紅火,還是交給市場來檢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