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沒吃過把子肉 別說你是“老濟南”

一塊把子肉、一個醬雞蛋、一塊炸豆腐,再加一碗澆了肉湯的米飯,這就老濟南人的一頓午飯“標配”。這一頓飯不過10來塊錢,卻吃出了老濟南上百年的滋味。把子肉很普通,它比不上紅燒肉的口感精緻,也比不上九轉大腸的賣相華麗;把子肉也不普通,它是濟南的美食代表,是濟南人忘不了老滋味兒,也是濟南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回憶和傳承。

一聲吆喝:吃飯去,大米乾飯把子肉啊

一到飯點兒,濟南街頭常常聽到三五好友這樣的對話:“走,我請客,大米乾飯把子肉!”大家找一家味道正宗的小店或者地攤,則席而坐,一人面前擺兩個大碗,一碗是澆了肉湯的大米飯,一碗是盛了把子肉、麵筋、雞蛋、炸豆腐的“硬菜”。

一頓飯下來,嘴裡吃得香濃,肚裡吃得結實。這樣一頓午飯,就是濟南人最常見、最常吃的工作餐了。

一個小店:熱騰騰的把子肉是最招人的菜肴

不足50平方米的小店內,一張大案板,上面擺滿一大簸籮蒸好的米飯,旁邊一個大桶內,一塊塊燉得油汪汪的把子肉浸在冒著熱氣的肉湯裡,光聞一下,就被這濃郁的肉香勾得口水直流。案板上還有10來個大盆,醬雞蛋、醬豆角、醬海帶、醬辣椒、四喜丸子、炸豆腐、燉土豆,盛得盆滿缽滿。

傳統的招牌、傳統的菜式,小店並不起眼,卻吸引著周邊很多市民來吃飯。有時候小店門外的空地上,也支起了矮桌。快到12點的時候,顧客多起來,隊伍都排到店門外面了,店內店外的矮桌上幾乎滿客。

一道魯菜:其實普通人家也能做把子肉

其實,把子肉的製作並不複雜,它是濟南獨有的一道名菜,屬於魯菜系。普通人家都可以做把子肉,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長條,用麻繩捆在一處,煮好,放在醬油中燉至酥爛。把子肉講究用醬油來烹調,不放鹽,不加糖,在只有醬油八角的高筒瓦罐中燉熟,火候足到,一起封,香氣四溢。趁熱連肉帶汁澆在白米飯上,十分鮮美。

把子肉在濟南有上百年的歷史,幾乎老濟南人都會製作,但要做得好吃,還是那些有傳統配方燉制的把子肉。

一個疑惑:傳統把子肉店還能堅持多久

現在的濟南,生活和工作節奏快,很多傳統把子肉店改成了速食店。速食店也賣把子肉,但以菜為主,肉為輔。而像趙家這樣依然保持著傳統菜式的小店很少了,這種傳統把子肉店多以肉為主,菜為輔。

吃完把子肉,再來說說把子肉的歷史。

資料顯示,把子肉的來歷,據說與古時的公祭有關。說是古人公祭之後,要把祭祀用的肉切成長方塊分給參祭眾人,由於這種長方肉塊分割時必須紮縛上青蒲草或馬藺草,形成“紮把”的形式,故稱“把子肉”。參祭的人把這些肉拿回家用醬燉著吃,漸漸就有了把子肉這種特定的美味吃食。其實,把子肉作為小吃,除濟南外別處也有,只是濟南的把子肉別具一格最有特色。

把子肉來源還有一說,相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關羽、張飛彼此惺惺相惜,決定“拜把子”。哥仨要喝“拜把子”酒,,就把豬肉、豆腐、雞蛋等食材放在一個鍋裡煮。後來,大家就把這種燉好的五花肉稱為把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