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內向害羞?先來做個害羞度測試吧!
在我們身邊,總是能看到一些害羞、靦腆的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玩、見到叔叔阿姨也不願意打招呼、不願意說話……儘管他們可能很會唱歌、跳舞,但是在陌生人面前總是不願意表演。如果大人非要他表演,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哭哭啼啼。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能著急,要一步一步幫助孩子。
寶寶害羞度測試
你家的孩子害羞、靦腆嗎?在很多時候,你並不能通過直觀的觀 察來下結論,因為有些孩子只會在特定的時間、場合表現出害羞、靦腆的一面。比如在老師面前、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在情緒不高的時候。 現在,我們不妨來一個測試:
1 .小朋友到你家,孩子會主動招待別人嗎?
A.會 B.不會
2.你會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嗎,比如說你朋友家?
A.不會 B.會
3.你經常對孩子說類似“你怎麼這麼害羞”“你太膽小”的話嗎?
A.不是 B.是
4.在陌生人面前,孩子是不是總表現得手足無措或者喜歡哭鬧?
A.不是 B.是
5.在外面的時候,孩子會特別黏你或者你爰人嗎?
A.不會 B.會
6.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孩子聲音大嗎?
A.挺大 B.很小,幾乎聽不到
7.在別人家吃飯,孩子會主動夾菜嗎?
A.會 B.不會
8.在學校,孩子會主動參加活動嗎?
A.會 B.不會
9.你和你爰人也屬於靦腆型性格嗎?
A.不是 B.是
10.你的孩子爰笑嗎?
A.是的 B.不是
現在,請統計你的選項:
如果你的結果當中,A選項少於或者等於6個,那麼,你基本可以確定你的孩子確實有點害羞和靦腆。具體表現可能是不善於和小朋友打交道,也有可能是不願意見陌生人。不同的孩子表現有所不同,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家長,當發現孩子有害羞和靦腆傾向的時候,要儘早地給予引導,早日讓孩子“大方”起來。
如果你的結果當中,A選項多於6個,那麼恭喜你,你孩子的表現總體來說還算大方。他之所以有些時候表現出靦腆、害羞的一面,不是性格使然,而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所遇到的情況。比如,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他不知道該如何招待、該如何和阿姨打招呼。作為父母,曰常生活中只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很快就會成長為你心目中的那個樣子。
人多時總黏著媽媽——如何引導內向寶寶社交
春天到了,妞妞媽媽和幾個朋友約好一起去植物園遊玩。幾個朋友都是當媽媽的人了,去植物園遊玩當然要帶著孩子,或者說為了讓孩開心。
“媽媽,我們週末真的去植物園?”
“是的!”
“我要去植物園了,去植物園了!”
一聽說週末的時候能夠去植物園玩,妞妞高興得跳了起來。週末 還沒到,就早早地問爸爸媽媽:“我要帶些什麼東西?”在得到回答之後,就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一會兒的工夫又跑過來問:“媽媽,在植物園我能看到小蜜蜂采花蜜嗎?”各種各樣的問題,多得讓媽媽不免有些煩躁,但想到這是孩子興奮的表現,便耐著性子一一回答。
終於,週末到了。
早晨,妞妞背著一個裝著零食、水、小人書的小書包,和媽媽一起出發了。一路上,妞妞還在不停地問:“媽媽,你的袋子重不重,要不要我幫忙?”妞妞懂事的樣子惹得周圍人紛紛羡慕妞妞媽媽有福氣,女兒這麼小,就已經是一個貼心的小棉襖了。
到了植物園門口,妞妞媽媽的同事也都先後帶著孩子來了。
幾家會合後,場面就變得熱鬧起來。幾個年紀相仿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紛紛拿出自己的玩具“交換”著玩,甚至開始模仿電視節目中超人的樣子,向對方“宣戰”。就在這一團亂的時候,妞妞媽媽卻發現,妞妞竟然站在自己身邊,並沒有加入到這場“戰鬥”之中。
“妞妞,怎麼不去和小夥伴玩呢?”妞妞媽媽問她。
妞妞揺了揺頭,拉著媽媽的手,使勁地把她往人少的地方拽:“媽媽,我們到那邊去玩。”
“為什麼啊?和這些阿姨待在一起多好啊?還有這麼多小朋友,你不是要去看小蜜蜂采花蜜嗎?你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去啊。”妞妞媽媽鼓勵著。妞妞卻嘟著嘴,一聲不吭,一副很委屈的樣子。不管誰勸她,她都不願意去。
一天下來,她幾乎一直拽著媽媽的手不放。即便媽媽上廁所,妞妞也都會跟進去。其間有一回,她在旁邊看牡丹花,轉頭卻沒看到媽媽,便放聲大哭起來,任憑那些阿姨怎麼哄都不行,直到媽媽回來才止住哭泣,緊拽媽媽的手,一刻都不放下。
現在,妞妞的媽媽很糾結:妞妞這是害羞嗎?我該如何讓害羞的 妞妞懂得交際、和小夥伴自然地融在一起呢?
案例深度解析
妞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她個性比較內向,一見生人或一去人多的場合就害羞。
通常,性格內向或膽小的人都比較害羞。與外向型的孩子相比,他們更易受“環境效應”的影響。什麼是“環境效應”呢?所謂“環境效應”,就是對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差,具體來說,就是指一個人如果處在和自己記憶中相同或者類似的環境之下,內心的愉悅、記憶能力、潛力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相反,如果處在和記憶中不同的環境之下,就會變得不安、扭捏、思維能力下降。
對於像妞妞這種有些內向、認生的孩子來說,最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其突出的表現就是一到人多的場合,或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就喜歡黏著自己的家人。
那麼這些孩子為什麼在受到“環境效應”影響的時候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1)與父母氣質有關。
氣質是孩子3歲前表現出來的行為恃征,是從父母身上遺傳來的, 終生難以根本改變。如父母中一個內向,孩子就比較內向、文靜。而膽小內向的孩子多害羞、與世無爭,但這樣的孩子比較怕人多的場合或不熟悉的環境。
(2)缺少人際交往的心理歷練。
如果孩子本來就內向,又很少有機會到人多或陌生的場合,必然一到一個陌生環境就緊張、不安,具體表現為見人說話臉紅,甚至向父母後邊躲藏。當然,也有的孩子會緊黏著父母,一步不離。
(3)消極思維模式效應。
一般外向型的孩子行事前不會考慮太多。但內向型的孩子就不同了,他會瞻前顧後,考慮很多,而且考慮問題比較悲觀、消極。換言之,就是思維模式比較消極。如,一到人多的場合,內向的孩子會這麼想:“人這麼多,我說什麼好?如果我說錯話了,大家都會取笑我”正是消極思維模式的效應,讓內向型的孩子不敢說不敢做,甚至有些退縮行為。
(4)受環境效應的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現代社會的孩子從3個月之後就對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回饋意識。這裡的環境包括周圍的人、物品、聲音、光線等因素。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母親不在身邊,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環境的改變,都有可能給他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和困惑。
心理學家支招
對於嬰幼兒,特別是3到8歲的孩子來說,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如,害羞的孩子怕去陌生場合,一見生人就表現得非常拘謹。
你家中有害羞的孩子嗎?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內向,而且過分害羞,你就需要多加注意了。因為孩子過分害羞,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能力,此外,還會讓孩子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
家有害羞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改造呢?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是這樣做的:家中一來客人,就會讓害 羞的孩子待在房間內,或是當著客人的面說孩子害羞,不如某某孩子 好。建議父母們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是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 這標籤會給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孩子,從而難以積極主動地去作改變。
如何讓孩子儘早走出“內向型”心理誤區,幫助孩子更好、更有效地融入周圍的環境呢?
(1)給孩子積極的“環境效應”。
如果您的孩子內向、害羞,就讓孩子多與外向的孩子交往。如, 在社區的鄰居中給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或讓幼稚園老師多安排外向大膽的孩子和他一起玩。這樣就能給孩子積極的“環境效應”。為何要這樣呢?因為很多孩子害羞就是缺少積極的環境效應,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長了,相信你的孩子會受“外向型”的孩子心理的影響,從而變得開朗,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外向一些。
(2)減少心理對抗。
當孩子不接受一個新環境時,產生心理對抗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父母能夠很好地減少這種心理對抗,就能有效地引導孩子走出“內向 型”的心理誤區。要想減少孩子的心理對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提髙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嘗到新環境的“甜頭”。比如新幼稚園裡有好玩的玩具、新公園裡有很多可爰的小狗、新家裡有更大的電視等。
(3)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在帶孩子會客或家裡來客人之前,一定要幫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如和孩子一起收拾房間,準備接待客人。同時,要告訴孩子有多少客人、都有些什麼人、孩子到時應該如何做。之前可進行模擬演練,在模擬演練中,父母可扮演客人的角色,讓孩子扮演主人的角色,這樣孩子就掌握了問候客人、給客人拿水果等基本的常識,客人來時,孩子自然就能輕鬆地應對了。
(4)讓孩子當“小司令”。
如果家有內向型害羞寶寶,可以幫助孩子找幾個年齡比較小的小 孩,讓他們和你的孩子一起玩。這樣,在孩子們做遊戲時,你的孩子就會佔據主動的位置。不管是玩什麼遊戲,出什麼主意,他都會自然地成為孩子中的“小司令”久而久之,就能走出“內向型”的心理誤區,時間長了,自然就會不害羞了。
母親姓名:萬芳
職業:小學教師
女兒姓名:思思,4歲
我女兒叫思思,是個有些內向害羞的孩子。在家還好一點,一出門就黏著我。思思在幼稚園中比較害羞,因此不喜歡與同學玩,總是一個人待著。她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覺得奇怪,也有霸道的小朋友總欺負她。每每受欺負後,她總是大哭不止。
記得有一次,幼稚園的一個小朋友搶了她的玩具,她大哭不止,硬是要幼稚園的老師帶著她來找我。找到我之後,她撲進我的懷裡委屈得大哭,弄得幼稚園的老師非常不好意思,連連跟我道歉說沒有照顧好思思。
其實我知道,並不是幼稚園的老師沒有照顧好思思,而是思思太 內向害羞,以至於不知如何與小朋友交往。
“這樣下去可不行,看來我得改變做法了。”晚上回到家,我對思思爸爸說道。
“是啊,這樣下去,等她長大了也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你打算 怎麼辦?”思思爸爸反問道。
“還沒想好。”我說。
不過,兩天之後,我就想到了辦法:不理她。那天,她又和一個 小朋友發生了矛盾,大哭不止,幼稚園的老師給我打電話,讓我過去看看。我去一看,原來是吃飯時旁邊的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飯粒撒到了她的裙子上,她不幹,非要讓人家賠。幼稚園的老師來勸,她不但不買帳,還哭鬧起來。
瞭解到事情的緣由之後,我臉色一沉,對思思說:“以後這種小事情不要再來找媽媽了,你自己解決吧。媽媽那邊還有那麼多哥哥姐姐要照顧呢。”
聽了我的話,小思思一臉茫然,委屈得想要撲進我的懷裡大哭。我卻推開了她,離開了幼稚園,身後頓時傳來號啕大哭的聲音......
一周後的一個晚上,思思的心情看起來很好。我試著問她:“最近怎麼樣?小朋友還搶你的玩具嗎?”
“沒有,我今天先把我的玩具給她玩,她也給我玩具玩,我們現 在是好朋友了。”
聽到她的回答,我放心了,看來我的做法是正確的。果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一直堅持下來。思思的內向也就慢慢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