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品味中國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據考察,起源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而今,人們對茶也是一如既往的厚愛,喝茶不僅能提神,也是一個人修身養性之舉。今天,要為大家講講中國茶文化。

【不僅包裝有品位,而且茶葉的品質也很重要,彩繪陶瓷罐,做工精細,美觀實用,內飾精美更顯檔次,內附茶勺,取茶更方便,富有內涵的設計】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一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最早見諸于南安縣豐州古鎮的蓮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蓮花茶襟”(西元376年)。這比陸羽《茶經》記載的要早三百餘年。比《茶經》早300餘年。

古時豐州是閩南、經濟、文化的中心。蓮花峰位於鎮北桃源村的西北處,峰高約120米,遠在西晉即建有蓮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歐陽詹書室。唐末詩人韓偓在此隱居時,曾詠詩“石崖覓芝叟,鄉俗採茶歌”以描寫當年蓮花峰茶的生產情景。

【湯色金黃,濃豔清澈,每一袋都有鋁膜袋的包裝,簡潔大方,方便攜帶,味醇厚乾爽,磨砂鐵質盒身,可迴圈使用,古典大氣】

唐馮贄撰的《記事珠》稱“建人謂鬥茶為茗戰”,說明閩人鬥茶習俗始于唐。時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貢茶和鬥茶活動聞名於世,開創了一代鬥茶比藝的茗飲之風,並風靡全國。可謂龍飛鳳舞傾朝廷,鬥茶比藝創時興。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宋?宋子安撰(1064前後)《東溪試茶錄》;宋?徽宗趙佶撰(1107)《大觀茶論》;宋?趙汝礪撰(1186)《北苑別錄》等詳盡記載和研究了當時福建的栽茶、制茶、品茶技術及飲茶風習。據報導記載北苑茶的宋代茶書有一半以上,茶詩詞達千首以上。

宋、元兩朝福建出現了以“龍鳳盛世”“茗戰成風”為特徵的宮廷茶文化與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國皇家茶園——禦茶園不僅代表是武夷茶的歷史輝煌,而且象徵閩茶在中國茶葉的特殊地位。當鬥茶之興漸減,明清時期的福建茶進入了創新時期,創制了多種茶類。繼宋代貢茶和鬥茶之後的又一次輝煌。

【黑烏龍茶茶葉,在當下是非常受歡迎的,雙倍的茶多酚,清爽不油膩,精選高海拔黑烏龍茶嫩芽的部分,顆粒飽滿,烏黑發亮】

明末清初福建創制了烏龍茶,釋超全(1625-1711)《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陸廷燦(1734)《續茶經》引的《王草堂茶說》;清?董天工編(1751)《武夷山志》等記載了烏龍茶的製作技術。烏龍茶問世後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出現了適於烏龍茶的獨特品飲方式,俗稱工夫茶。清?彭光鬥(1766)《閩瑣記》、梁章钜撰(1845)《歸田瑣記》、施鴻保撰(1857)《閩雜記》、連橫(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記載。此間,烏龍茶也傳入了臺灣。

福建生產工夫紅茶,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歐洲,很受歡迎。此後大批茶商接踵而來,入山求市,開設茶行,周邊茶葉雲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聲也不脛而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烏龍茶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日本飲料市場,可謂是櫻花時節念水仙(指:水仙茶等),烏龍東渡創奇跡。

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茶與百姓生活,如此貼近,雅俗共賞,茶是一種深沉而雋永的文化。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和文明傳承,使絢麗多彩的華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類歷史上,人們視茶為生活的享受,友誼的橋樑,文明的象徵,精神的化身。它的發現與應用,曾給世界以震驚,為世人所矚目。

【外觀茶條捲曲,顆粒飽滿重實,色澤砂綠油潤,有一股淡淡的蘭花香,湯色金黃、明亮,入口順滑,香氣濃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