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補一補,開春能打虎。寒冷的冬天,喝碗熱湯最好不過了,不但能驅寒,還可以滋補潤燥、養胃暖胃,有不少養生功效。如果喝湯的方法出現了錯誤和禁忌就會影響喝湯進補的作用。冬季喝湯進補有哪些常見禁忌和誤區?
1.飯前喝湯能減肥
需要把握好時間點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吃飯喝湯的習慣。北方人一般習慣飯後喝湯或者邊吃飯邊喝湯,南方人則習慣飯前來上一小碗例湯。哪種喝湯方式更好歷來是被討論的話題,普遍觀點認為,飯前喝湯更好,因為湯會佔據胃的一部分空間,產生飽脹感,吃飯就不容易過量。
確實,有相關研究證明,飯前喝湯的確能夠減少就餐時食物攝入量的15%左右,同時又不至於影響飽感。不過,有觀點認為,餐前什麼時間點喝湯似乎更為重要。有研究發現,要想喝湯之後減少正餐的攝入量,最好把喝湯時間安排在進餐前20分鐘左右。這是因為液體在胃裡排空的速度大約也就十幾到二十分鐘,如果等到湯水完全排空,胃的膨脹狀態消失,就會重新回到饑餓狀態,對食欲的抑制作用比較有限。
所以,在湯水沒有完全排空之前吃下食物,胃的膨脹不僅還沒消失,吃下去的食物還會吸收沒有排空的一部分水分,從而提高飽脹感。而一邊吃飯一邊喝湯,胃的膨脹感還沒來得及傳遞到大腦的食欲控制中樞,自然也就不能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而餐後喝湯,則只不過是給已經脹滿的胃再增加一些鹽和脂肪而已。
2.奶白色的湯
只是看起來滋補
很多人認為,奶白色的湯特別滋補,一廂情願地認為食材裡的蛋白質都溶化在湯裡了,才會讓湯呈現奶白色,這樣的湯才更營養,因而很多產婦坐月子期間都將奶白色的鯽魚湯作為“催乳”湯。事實上,湯是否呈現奶白色和營養並沒有直接關係。湯裡的奶白色實際上是脂肪微滴在水中形成的一種乳化現象。魚湯、肉湯、鴨架湯、豬蹄湯的奶白色都是因為這樣的原理,在水中,富含脂肪的原料在煮沸翻滾的作用下,脂肪形成微滴,外部被乳化劑包裹,形成穩定的乳化體系,均勻地分散在水中。鯽魚因為脂肪含量較少,直接煮湯一般不會呈現奶白色,只有先將鯽魚油煎後用小火煲湯,才會得到一鍋奶白色的魚湯。這也就意味著,奶白色的湯往往脂肪含量很高,雖然感覺很美味,卻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入不少脂肪。
3.只喝湯不吃肉
營養精華就被浪費了
“喝湯去渣”在南方人中比較普遍,也就是用雞肉、魚肉煮成的湯,只保留湯而把肉去除,支撐這一做法的觀點認為,肉煮久了已經軟爛得不成形,本身的營養已經全部進入湯汁裡了,所以只喝湯就足以攝取肉類食材的營養精華了。這其實也是一種誤區。很明確的是,無論用雞肉、魚肉還是其他肉類煲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都遠遠不及肉本身。
這是因為煲湯過程中,肉類食材中雖然會有一部分可溶性營養物質,如肌漿蛋白、肽類會溶入湯汁中,但大部分肌纖維成分還是保留在肉當中。通常,肉湯、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只能達到1%-2%,而煲湯的肉塊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5%至20%。肉塊中未能溶出的蛋白質通過胃的消化可以轉化為小分子氨基酸,然後進入血液。
對於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人來說,只喝湯不吃肉,攝入的蛋白質遠遠達不到身體的需要,與其說是“補”,倒不如說是浪費。
不過,對於身體病弱的人來說,雖然完整肉塊的蛋白質含量更高,但因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腎處理功能都比較弱,會造成肉塊中的蛋白質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同時還加重了消化系統和肝腎的負擔,因此這類人群可以只喝湯不吃肉。
雖然和肉塊相比,湯汁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但其中還是會溶出不少對人身體有益的營養物質,比如游離氨基酸、小肽、谷氨酸、雞酸、B族維生素等,這些營養物質可以被病弱人群快速吸收利用,而且雞湯、肉湯的美味也會讓人心情愉快,只要沒有高尿酸血症,不放太多的鹽,享用一下鮮美的雞湯也是很有好處的。
冬季進補吃什麼?
1.天寒地凍多食粥
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慣,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節食,以養胃氣,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的功能。臘八粥香甜可口,在嚴冬之際,喝一碗熱臘八粥,可暖身祛寒,補而不膩,是冬季的進補佳品。
另外還有補陽祛寒的羊肉粥,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紅棗粥等都適宜在冬季食用,不僅熱氣騰騰,暖身充饑,而且營養美味,一舉兩得。
2.冬季飲食宜溫補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進補,春季打虎;冬季不補,春季受苦。”意思是說,冬季是四季之中人體進補的最好時節,人們應該利用這個好時節來補益身體。冬季注意飲食養生,是進補的最佳選擇。冬季多寒,宜食溫性食物。元代營養學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指出,“冬氣寒,宜食以熱性治其寒”,主張進熱食,並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但不可過於溫燥,服用次數及進補量宜自製,尤其是煎、烤、炸等燥熱食品應當少吃,勿多食蔥,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
3.冬季宜飲滋補酒
冬季進補,適量飲用營養滋補酒最相宜。中醫認為,酒能通血脈,行血理氣,在滋補的同時,通過酒的作用,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飲酒後血液運行相對加快,加速血管內物質代謝,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中國的補酒糅合了中醫理論精華,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價值。
多苦少鹹養心氣“冬日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冬季因腎水正旺,咸屬水、心屬火,多食鹹味則助水克火,令心受病。心屬苦味,多食苦味之品,以保心腎相交。所以,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
冬季飲食養生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基本原則,以“藏熱量”為主。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鵝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
4.冬吃蘿蔔保健康
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鄭板橋有一幅養生保健對聯也提到過蘿蔔與茶:“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蔔的養生、保健、藥用效應與茶有著相融之處,有“小人參”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