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以形補形,當有人骨折住院時朋友都會拎著煲好的大骨湯來探望。
骨頭斷了需要補鈣,天經地義!但是有人卻認為,骨折後馬上補鈣會妨礙骨頭的癒合,甚至有人認為骨折後立刻補鈣會增加腎臟負擔。
那麼,骨折後到底能不能立刻補鈣呢?
骨折後可以、而且有必要立刻補鈣。斷裂的骨頭想要修復,鈣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部分人認為骨折後不能立刻補鈣,主要是有這樣兩個疑慮:
1.骨折後血鈣升高,再補會不會因血鈣過高引發腎結石?
2.骨折後立刻補鈣,會不會在斷裂處形成阻礙,影響傷口恢復?
骨折後立刻補鈣會得腎結石?
其實並不會。骨折後的1~2天內,的確會有短暫的血鈣升高,這是機體正常的代償性過程,無需擔心。
並且骨骼的重建需要大量的鈣作為原料,補充進來的鈣將被用於傷口的修復,無須擔心會引發腎結石。因此,不應因短暫的血鈣升高而放棄補鈣。
骨折後立刻補鈣會影響傷口恢復?
有人說,骨折後兩周內是消炎抗腫期,補鈣會在斷面形成骨痂,影響傷口的癒合。
這句話毫無道理。骨折後的炎症反應是生理修復的正常反應,不需特殊處理。而且,骨折就是通過形成骨痂來癒合的,何談會阻礙傷口的癒合?
相反,如果體內鈣不足,會大大影響骨折的修復。
骨折後有必要立刻補鈣嗎?
一定要。因為骨痂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鈣。
骨痂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鈣
骨折後,成骨細胞大量增生,合成並分泌骨基質,然後逐漸鈣化形成骨痂。因為要形成骨痂,人體對鈣、磷、膠原蛋白的需要比正常人多得多。
如果此時體內鈣不足,會影響骨折的癒合,因此一定要儘早補鈣。
什麼是骨痂?
骨痂是指骨頭受傷後癒合過程中形成的痂,類似於皮膚擦破之後,癒合時留下的傷疤,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因為“骨痂”基本不會脫落。
骨骼的修復分為內部生長和外部生長。外部生長就是外骨痂,它主要用於穩定,無生物學性能。內骨痂是在骨骼內側修復的面,具有生物學性能。真正的骨折修復是靠內骨痂修復。
當外骨痂、內骨痂都長好,拍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時,就說明骨折的修復完成了。
骨折後該補多少鈣?
正確、合理的補鈣是促進骨折恢復的重要環節。
骨折後,建議每天補充(膳食外)1000~1500mg的元素鈣,三周後可以減少到800~1000mg每天。要補好吸收的鈣:碳酸鈣中元素鈣含量最高,而且吸收好,給人體帶來的負面作用最小。另外,補鈣建議少量多次,充分吸收。
是否需要加強其它營養?
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缺乏可引起骨痂鈣化不全,因此補鈣的時候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
蛋白質(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時,骨膠原形成不良,傷口癒合延緩;
維生素C促進脯氨酸和賴氨酸羥化形成膠原,缺乏會影響膠原纖維的形成;
鋅與細胞內的一些氧化酶成分有關,對傷口癒合具有重要作用。
慎喝骨頭湯!
首先,骨頭湯裡鈣含量有限,達不到補鈣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骨頭湯含有大量膽固醇,對人體(尤其是骨折患者)並沒有太多好處。
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有閾值的,膽固醇含量過高,鈣的吸收會減少,所以骨折之後慎喝骨頭湯。
骨折後要運動嗎?
很多人以為,骨折了就要保持安靜的臥床狀態,畢竟“傷筋動骨一百天”嘛。其實,運動對於骨折的恢復作用非常關鍵。
運動能使鈣更好地沉積
適量的運動能夠刺激骨骼的生長發育,讓鈣更好地沉積在骨骼上,有助於骨骼的礦化。
在良好的復位與固定的基礎上,功能鍛煉越早越好。它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減少肌萎縮,消除軟組織腫脹,防止骨質疏鬆,加速骨折癒合。
長期不運動會引起廢用性骨質疏鬆
長期不動,一方面肌肉對骨骼的刺激減少,不利於骨骼生長;另一方面,不運動,不去戶外接觸陽光,維生素D容易缺乏,即使有鈣吸收也很差。而且,如果不運動關節、肌肉、韌帶都會僵硬。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法
骨折一定要運動,但是要注意:骨折的地方不能負重。
鍛煉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和放鬆。上肢可握拳,懸臂,提肩,使整個上肢肌肉收縮,再放鬆。
下肢可使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收縮,使整個下肢用力,然後再放鬆,一下一下地逐漸進行。
(轉載自湯臣倍健營養學院,文章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