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副作用小......這是很多人對中藥的印象,甚至一些上年紀的人會迷信中藥,用中藥進補,例如補氣血,補腎等等,迷信中藥其實很不可取,因為搞不好,只會越補越糟糕!
中醫說,腎為先天之本,在平日裡,也經常看到很多人喜歡用中藥補腎,腎臟擔負著人體代謝、排毒的重任,藥物也同樣需要腎臟來代謝與排泄,腎臟的代謝可能會被“某些藥物”的分子量大小、脂溶性、蛋白親和力左右,長期以往,反復積累,很容易導致腎臟損傷。
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3類常見的會引起腎臟損傷的中藥。
1.植物類中藥
例如雷公藤、益母草、巴豆、蘆薈、蒼耳子等,拿雷公藤來說,它毒性很大,主要治療風濕,能引起腎小球急性☆禁☆病變,會導致血尿、少尿、甚至無尿。
2.動物類中藥
動物類中藥,比較常見的有蜈蚣、蛇毒,還有斑蝥、魚膽、海民等。
3.礦物類中藥
礦物類中藥主要有這些,如含汞、鉛類、砷,以及其它礦物類等。
在90年代初利用中草藥減肥在一些地方盛行,然而這些中草藥裡含有馬兜鈴酸,雖然它能利濕、清熱,但同時也會讓腎小管受到損傷,腎臟的這種損傷還是不可逆的,長時間的服用還可能發展成為尿毒癥。此外,民間有一些偏方,秘術,例如朱砂煲豬心,裡面含汞過量,肝、腎功能不全者最好別服用,還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黃藥子,裡面含有毒素,長期服用對肝腎皆有影響。
關木通、青木香、馬兜鈴、天仙藤、細辛等中藥材都含有馬兜鈴酸。而能引起急性腎損傷,含馬兜鈴酸中的草藥有龍膽瀉肝丸、排石沖劑、分清止淋丸、婦科分清丸等。這些在當時也是被明文禁止了的。
如果是由於藥物導致的慢性腎損害,早期的症狀可能有用藥後夜尿增多,食欲下降,貧血和高血壓等。因藥物所致的病變進展隱匿,腎小管及腎小球功能會逐漸出現損害......
專家提醒,如果長時間且大劑量,重複服用傷腎類的中藥“偏方”,對健康的危害極大。如果出現腎損傷,還是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如實向醫生說明用藥情況,停藥,並積極接受治療。如果還需要用到中藥,也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如改變煎藥方法、控制用藥劑量,辨證用藥,正確炮製等,減少藥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