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雖然是一種簡單的鍛煉,但很多人依然會犯錯誤。對於一些剛入門的“跑族”來說,如果不瞭解一些跑步的知識,沒有做好準備就盲目去跑,很容易受傷。在跑步過程中怎樣預防關節扭傷?
★正確的跑姿
很多人的跑步姿勢不一樣,有的人會跑得很輕鬆,有的人跑一會兒就累了。一個正確的跑姿有什麼作用呢?若能掌握正確跑姿,跑步擺臂時“就像有了動力一樣”。會跑得很輕鬆。
宜:
頭正頸直;雙目平視前方,口鼻同時呼吸,呼吸要有一定深度;肩關節放鬆,挺胸;兩臂夾角約90°;手臂前後自然擺動,前擺動不超過身體中線;軀幹稍前傾不超過5°;支撐腿蹬伸由髖、膝、踝、趾自上而下發力。歐海寧提到一種“運動想像療法”,就是在腦海裡不斷想像、反復回顧正確的跑姿,會對自己在現實中跑步時形成正面的影響,自己的姿勢就會向標準姿勢靠攏。
忌:
錯誤一:駝背含胸。跑步時胸腔打開不夠,影響呼吸交換。
錯誤二:腳掌落地時沒有從後到前的滾動緩衝,而是腳掌“沉重地”撞擊到地面,聽起來跑步的腳步聲很響。沒有緩衝,很容易引發脛骨骨膜炎。
★跑步的地點
很多人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樣的資訊:在跑步機上跑步很不好。專家表示,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一項針對健康老人在跑步機上和在地面上跑步的三維步態分析指出,在跑步機上跑態會更有節奏感,可能對膝蓋的損傷更少。按照對膝蓋壓力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草地>塑膠地>柏油路>水泥地。
宜:
在室內跑步機上跑步。跑步機介面比普通路面更有彈性,在跑步機上跑步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唯一的缺點就是在跑步機上跑步時間長了會覺得無聊;在平整堅實的草地上跑是比較好的,有條件者可以到專門的塑膠跑道跑步。
忌:
陡峭、坡度大、表面坑坑窪窪的硬路面不適合跑步 ,容易摔倒或造成關節意外損傷。
★跑步準備:熱身與牽拉
專家表示,跑步前的熱身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關節的活動,包括踝、膝、髖、腰的活動;一個是動態拉伸,強調動態過程。
宜:
跑步前需要動態拉伸,特點是有控制地將肌肉牽拉持續1~2秒,重複10~12次。常見動作包括:踝關節活動、膝關節活動、髖關節的外展、屈髖、拉伸股四頭肌、踢腿、腰部活動、拉伸臀中肌。
跑步後的拉伸和跑步前的拉伸不同,拉伸一次要持續20秒,每個動作起碼要做3次。跑步後的拉伸方法較多,歐海寧強調,有一些下肢部位是必須拉伸的:大腿前後肌群、大腿外側肌群、臀部肌群、髖外側、小腿後、足底肌群。
忌:
跑步過後絕不能立即停下來,正確的做法是先冷身,即由快跑到慢跑再到走,最後停下來再拉伸。冷身可以讓興奮的神經回復原來的狀態。
★跑步準備:跑鞋選擇
經常有跑者問“我該買什麼樣的跑鞋?
專家表示,選擇跑鞋先要瞭解自己的腳型。按照人的足內旋程度,可以分為三類:內翻、正常、外翻,外翻嚴重者就是常見的平底足。不同的腳型,跑步時著力點不一樣。正常腳型跑步時腳後跟觸地,力量從腳後跟“滾”到腳前掌,然後腳前掌發力蹬出去。如果腳內翻,力量主要依靠足外側。而外翻型腳則主要依靠足內側發力。
宜:
跑鞋根據體重等級和足內旋類型分成三類:緩震系、穩定系、控制系。緩震系針對的是內翻型和正常型的腳,穩定系與控制系針對的是不同程度的外翻型腳。如果體重較輕,沒有出現足外翻情況,可 以選擇緩震系跑鞋;如果足外翻越嚴重、體重越重,就需要選擇控制系跑鞋。在購買跑鞋的時候可以詳細諮詢專業售貨員。
忌:
不根據腳型隨意選擇跑鞋,可能花了大價錢卻沒有買到合適的跑鞋,穿著跑步時容易受傷。
★超重者不宜選擇跑步運動
體重較重,身材“很大個”者,一般跑步時容易造成關節損傷。文獻報導明確體重過大是膝關節損傷的危險因素,跑步卻不一定。這類胖子應該控制體重,及時減肥。根據體重指數法(BMI)來計算,BMI(kg/m2)=體重/身高的平方,計算得出的BMI,正常值為18.5-23.99。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0cm屬於肥胖。
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李睿琦 通訊員 宋莉萍
-------------------
文|轉自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