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療就是用艾炷、艾條等材料置於人體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溫對特定穴位產生影響,用以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保健方法。具有補氣溫陽、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腹瀉、水腫、痛經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較好。
【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裡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關元、氣海、命門穴。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裡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薑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此法多用於寒濕型腹瀉。
【陰虛濕熱人群不宜艾灸】
陰虛火旺者艾灸等於火上加火。如今氣溫越來越高,陽氣升發,陽氣浮在人體表面,艾灸養生療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護陽,然而專家提醒,艾灸並非人人適宜,陰虛火旺者不宜艾灸。如果艾灸,等於“火上加火”。
陰虛火旺的人,主要表現為舌紅、苔少、盜汗、手心出汗、心煩等,艾灸保健養生的原理主要是溫通經絡、活血化瘀,屬於溫性,此類人艾灸,相當於火上加火,不能達到保健養生作用,還可能帶來反作用。
一般情況下,女性陰虛者較多。此外,濕熱比較重的人群也不宜艾灸,原理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