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釀酒知識: 醬香型白酒為何要七次取酒?

七次取酒是傳統醬香型白酒生產釀造工藝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這樣的工藝可以使發酵的糧食裡面香味物質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複合香,這種複合香帶有舒服的醬味。濃香、窖泥味會減輕很多。

七次取酒:


第一次加曲攪拌後要進行“收堆”發酵,就是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根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後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週邊空氣中的微生物。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把酒麴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與濃香酒不同,醬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牆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常檢查,時常撒點水,防止乾裂進氣。

大概一個月後,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後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後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爭取更多微生物。

再過一個月左右的發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到了12——1月才開始進行第一次取酒。之後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取酒完後,時間已經到第二年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後一次發焦發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

新酒生產出後要裝入陶土酒罈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併同類項,然後再存放3年。3年後,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

勾兌完成後,最後一項工作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的生產是酒廠用特殊工藝生產出來的,這是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勾兌、調味完成後,還要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後才進行灌裝進入市場。


茅臺鎮的坤沙醬香酒由於用料特殊,一般採用茅臺鎮小紅梁——紅纓子糯高粱,所以能經得起九次蒸煮,七次取酒。正宗坤沙醬香酒酒體醬香突出,酒體幽雅醇厚,空杯留香持久與這些工藝是離不開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