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16年7月17日是頭伏天,中國飲食風俗有一句說法就是“頭伏餃子二伏面”。原因就在於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根據古時的風俗,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
“吃了餃子湯,勝似開藥方”。餃子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上古戰國時期。
相傳戰國初年,秦城神醫扁鵲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冬天,正逢百年未遇嚴寒,許多人發生凍傷,有的人還把耳朵都凍壞了,怎麼辦?神醫扁鵲拿來白 面,搓成耳朵狀,粘在那些被凍掉耳朵的耳根上,再運氣功動力,使那耳朵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又用禦寒草藥煎給病人喝,病人只覺渾身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再也不 怕冷了。後人為紀念這位既有高超醫術,又有為人解除病痛的仁心的神扁鵲,便用麵粉做成耳朵狀的食品,放在禦寒的草藥湯裡煮食,該俗語由此而來。
從養生上來說,吃餃子時會出一身汗,在頭伏天吃餃子,既可以享受美味,還可以祛除鬱積在體內的濕氣,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在中國的傳統風俗上,還有“出門餃子進門面”的說法。“出門餃子”就是送朋友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餃子,意思是要再團圓,路上平安。“進門面”就是從外地回來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麵條,麵條就類似繩子的意思把,就是有牽拌.能把流浪的心收回來!~
既然歷史悠久的民族美食餃子有這麼多的好處,做一手好吃的餃子似乎就成為每位家庭主婦(居家美男子)的必修課。
今天,小雄就跟大家818餃子的相關做法。
首先是講一講餃子的吃法。餃子主要有煮、蒸、煎三種吃法。
關鍵的:餃子的製作工藝。餃子製作關鍵在做好的餃子餡跟好的餃子皮。
餃子陷的製作竅門。無論是做什麼餡的餃子,都會用到或多或少的青菜。大家都知道青菜烹製會產生水分,制煮食餃子餡時先將青菜用鹽稍拌一拌,擠出青菜裡的水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至於蒸餃子,講究的就是餡湯飽滿。如果想做蒸餃,正好可以利用素菜汁多的特性,將青菜跟相關調料拌好,放到冰箱裡稍存放一會,等到餡結少許冰後再包,就不會發生漏汁的狀況。蒸熟的餃子由於餡內有豐富的菜汁,輕輕咬一口,新鮮甜美的湯汁滿溢,一口一口的感覺仿佛在享受仙界美食。
至於做餃子陷的原料,優先選擇素菜。一方面素菜有助於養生,同時素菜口感清淡鮮爽,更適合於夏季食用。而且,青菜包在餃子餡裡,原本一些營養豐富而口感較差的青菜很能為大家所賞“食”:比如胡蘿蔔,富含多種維生素,小孩子們卻很挑剔,還有老人家會塞牙的青菜(很多青年人實際上也會),如果加在餃子餡裡,就會很好吃了。還有做餃子餡可以適當加一些香菇黑木耳等菌類食材,鮮美又有營養。
餃子皮的製作技巧。現在市面上都有製作好的餃子皮,有圓形也有方形。講究一些的親們也許還是會選擇自己做餃子皮,放心可靠還有自己動手的樂趣。
現在,餃子已經做好了,大家跟美味的距離就差一個成熟了。
餃子做法大攻略之煮餃子。煮餃子有清湯餃還有酸湯餃。就營養上來說,還是酸湯餃比較好,原湯化原汁,正是中華飲食文化傳統的精要。做法就是在餃子湯里加上油、鹽、醬、醋、胡椒、味精等等作料。
清湯水餃的做法就是餃子湯用清水做成,將所有的調料另外做好,吃的時候將餃子撈出來再加調料。
從工藝的角度,清湯水餃藝術美感優先于酸湯水餃。現在跟大家共用清湯水餃的做法。
先熱鍋燒油爆香薑花椒等,加入鹽醋加油等作料煮開,盛起裝在味碟待用。
鍋裡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加入生的水餃,加入鹽跟幾滴香油,蓋上鍋蓋烹煮。水開後加上一杯冷水繼續煮。待再次煮開後即可食用——用漏斗將餃子盛起裝在餐盤,淋上味碟裡的各種調料即可食用。酸湯水餃煮法也是這樣的。
餃子做法大攻略之煎餃。平底鍋熱鍋燒油,加一點點鹽,油燒香後放上幾個餃子,加上少半杯水,蓋上鍋蓋小火慢慢煎制,待稍稍烹製一會後翻一個面繼續。兩面繼續這樣製作直到餃子兩面都製成金黃色,盛起蘸上前面煮好的味碟裡的調料,即可享受美食。
餃子做法大攻略之蒸餃。蒸餃比煮餃子跟煎餃的一個細微關鍵點是餃子餡不要進行控水,具體做法見上文。做法:蒸鍋裝滿水,生的蒸餃擺放在蒸籠上,猛火蒸,直至有濃郁的香氣,再繼續蒸五分鐘,即可蘸調料享受美食。
既然餃子有這麼多的吃法,大家不妨一次多包一些餃子,放在冰箱裡儲藏好,什麼時候想吃了就拿出來美餐即成!
入伏時節汗淋淋,神州皆是餃子香。這個洪水氾濫的夏天的享受,當然莫過於跟家人一起包包美味的餃子,好吃又不油膩,營養豐富均衡,溫馨和諧全家樂淘淘!
中國人,各種餃子吃起來!